<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油脂類飼料 [打印本頁]

    作者: huang080808    時間: 2007-4-1 17:56
    標題: 油脂類飼料
    油脂是油與脂的總稱,按照一般習慣,在室溫下呈液態的稱為“油”,呈固態的稱為“脂”。隨溫度的變化,兩者的形態可以互變,但其本質不變,它們都是由脂肪酸與甘油所組成。油脂來自于動植物,是家畜重要的營養物質之一,特別是它能提供比任何其它飼料都多的能量,因而就成為配制高熱能飼料所不可缺少的原料。
    一、油脂的組成
    油脂是脂肪酸甘油酯的復雜混合物,它可以由一個甘油分子和三個脂肪酸分子化合而成。天然油脂中除了甘油三酯外,還含有少量的磷脂、固醇、色素、維生素、游離脂肪酸、脂肪醇、蠟、醛和酮等。
    1.脂肪酸
    油脂的主要成分甘油酯中,脂肪酸的分子量約為650~970,而甘油只有41,因此脂肪酸可占整個油脂分子量的94%~96%,這就使得脂肪酸對油脂的性質有很大影響。

    天然存在的脂肪酸幾乎全部是含有偶數碳原子的直鏈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脂肪酸結構中含有雙鍵的為不飽和脂肪酸,不含雙鍵的為飽和脂肪酸。油脂的硬度與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數量有關,不飽和脂肪酸越多,油脂的硬度越小,熔點也越低(),大多數植物油如玉米油、豆油等均屬此類,在常溫下呈現液體狀態,而動物脂肪因含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故常溫下呈固體狀態。



    部分油脂的脂肪酸組成()及主要特性

    在不飽和脂肪酸中,通常將含2個或2個以上雙鍵者稱為高不飽和或多不飽和脂肪酸(po1yunsaturated
    fatty
    acid)。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亞油酸(C182)、亞麻酸(C183)和花生油酸(C204),由于動物機體不能合成這些脂肪酸,在營養上稱為必需脂肪酸。

    2.磷脂類
    磷脂是一種含磷的類脂物,由甘油與脂肪酸、磷酸及含氮化合物結合而成。常見的磷脂有卵磷脂和腦磷脂,此外還有一種肌醇磷脂,其醇的成分不是甘油而是環

    己六醇,豆油磷脂中約含肌醇磷脂40%。
    3.固醇類
    固醇是油脂中不皂化物的主要成分。動物脂肪中的特種固醇是膽固醇,植物油中的固醇統稱為植物固醇。大豆油固醇含量為0.7%,棉籽油含1.6%,花生油含0.25%,菜籽油含0.35%

    4.色素
    植物油中含有各種色素物質,最常見的脂溶性色素為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及棉酚等。葉綠素是一種蠟狀物質,使油呈綠色,在豆油和橄欖油中都含有這種色素。大多數油脂所呈黃橙色是因其含有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主要是β—胡蘿卜素,呈橙色,但它經醇化后生成的葉黃素則呈黃色。此外,棉籽中有一種特有的色素——棉酚,毛棉籽油中含量為0.08%~2.0%,棉酚對畜禽有害,應慎用。

    5.維生素
    植物油中普遍存在有一種天然抗氧化劑——生育酚,即維生素E,大豆油中的含量為0.09%~0.28%,棉籽油中含0.09%~0.11%,葵花籽油中含0.07%,菜籽油中含0.055%。此外,魚肝油和奶油中含有大量的天然維生素AD

    二、飼料用油脂的分類
    天然存在的油脂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少,據產品的來源及狀態可分為以下幾類
    1.動物性油脂
    動物油脂是自哺乳動物或禽類組織的脂肪中提煉而得。它是以肉類加工廠的副產品如脂肪、皮膚、骨頭、內臟等組織為原料,經過加熱加壓分離處理或浸提而得到。成分以甘油三酯為主,且總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不皂化物在2.5%以下,不溶物在1%以下。一般將熔點在40以上者稱為牛脂或獸脂(Tallow)40以下者稱為動物油或獸油(Grease)

    美國對飼料用動物油脂根據來源分為四大類:A.牛油或豬油,B.禽油,C.飼料級動物油,D.動植物混合油。其中純牛油或豬油的品質最好,多用于觀賞動物或人工乳飼料中;飼料級動物油是由各種動物脂肪混合而成,品質比純牛油或豬油差,也比禽油差;而動植物混合油是飼料級動物油中再混入植物油精制過程中的副產物,因此品質較不穩定。
    我國豬脂作為飼料原料的潛力很大,屠宰場的不能食用的油脂數量也不少,特別是肥皂逐漸被洗衣粉和洗滌劑所代替后,也增加了豬脂轉為飼料用的數量。
    2.植物性油脂
    植物油脂是從植物種子或果實中提煉的油脂,成分以甘油三酯為主,總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不皂化物2%以下,不溶物1%以下。植物油主要供食用,飼用者較少。價廉可供飼用者為棕櫚油(palm
    oil),主要產自馬來西亞,產量為世界植物油第三位,常溫下呈紅色固體,脂肪酸組成以飽和脂肪酸居多而不飽和脂肪酸較少(見表),因而呈現固態,其特性同一般植物油不同而與豬油、牛油相似。棕櫚油呈紅色的原因是其富含胡蘿卜素所致,含量約為500~700mgkg,是良好的維生素A來源,另外還含有500~800mgkg的維生素E。由于植物油價格較貴,有的地方用精煉以前的毛油或者油腳作為飼料,但應注意其原料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不宜超標,如游離棉酚不得超過0.03%,異硫氰酸鹽和惡唑烷硫酮總量不得超過0.02%

    3.海產動物油脂
    海產油脂包括魚油、魚肝油及海中哺乳動物的油脂,主要有堤魚油、鯡魚油、金槍魚油、沙丁魚油、鱈魚肝油及鯨魚油等。魚油同其它動物油脂不同,因其富含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極易氧化酸敗,再加上其有難聞的魚腥味,除了魚飼料外,一般很少用于畜禽飼料。但近年來研究認為,魚油特別是深海魚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HA),而這兩種特殊脂肪酸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增智等功能,因而身價倍增,將其用于畜禽日糧,可在肉、蛋等產品中富集,從而生產出有益人體健康的動物產品。

    4.飼料級水解油脂
    由制取食用油或肥皂等處理脂肪過程所得產品,主要成分為脂肪酸,要求總脂肪酸85%以上,不皂化物6%以下,不溶物l%以下。

    5.粉末油脂
    油脂經過特殊處理使其成粉末狀,以利于添加、貯存和運輸,但成本較高。工藝流程是先將油脂原料以酪蛋白、乳糖、淀粉及水等賦形劑混合(配方舉例:高級油脂80%,酪蛋白5%,乳糖5%,淀粉5%,水5%及適量抗氧化劑),然后加入乳化劑以均質處理,再經噴霧干燥即得內層為油脂、外層為賦形劑的粉末產品。另外也有冷卻固化法及吸附法產品,但品質及穩定性較差。

    三、油脂的營養特性與添加目的
    (一)營養特性
    油脂的營養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油脂是高熱能來源
    油脂蘊含很高的能量,約相當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2.25倍,油脂的代謝能水平為玉米的2.5倍,添加油脂很容易配制成高能飼料,對肉用仔雞和仔豬尤為重要。

    2.油脂是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之一
    必需脂肪酸缺乏會造成畜禽受損,出現角質化,生長抑制,繁殖機能障礙,生產性能下降等。油脂特別是植物性油脂可提供豐富的必需脂肪酸。

    3.油脂具有額外熱能效應(extra caloric effect)
    構成額外熱能效應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添加的油脂與基礎日糧中的油,在脂肪酸組成上發生了協同作用,得以互相補充;其二是添加油脂促進了非脂類物質的吸收。例如,牛脂和大豆油的代謝能分別平均是29.04MJ/kg和35.40MJ/kg,當兩者以1:1混合后,代謝能成為35.19MJ/kg,而并非兩者的平均值。又如在玉米、豆餅日糧中已具有3%左右的植物油,添加牛脂后所提供的熱能高于其本身所含的熱能。

    4.油脂能促進色素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飼料中的色素及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等,均需溶于脂肪后,才能被動物體消化、吸收和利用。

    5.油脂的熱增耗低,可減輕畜禽熱應激
    通常蛋白質的熱增耗約占其代謝能的30%,碳水化合物約占其代謝能的10%~15%,而脂肪只占其代謝能的5%~10%。可見脂肪的熱增耗最低,因而添加油脂可減少因代謝而造成的體溫上升,故在高溫環境下畜禽可處于舒適狀態,即提高了抗熱能力,避免熱應激所帶來的損失。

    (二)添加目的
    飼料中添加油脂,除了由于油脂有上述的特性外,還有以下幾點好處。

    1.改善飼料適口性,增加采食量
    由于粉狀飼料干澀難咽,加入油脂后則變得容易采食,并具有油香味,飼料風味得以改善,采食量也增加。

    2.防止產生塵埃
    配合飼料加工過程中,會引起粉塵飛揚,不但造成某些成分的損失,而且給人體帶來危害。通過添加油脂,可以有效地得到控制,同時還可改善飼料的外觀,增加光澤,提高飼料的商品價值。

    3.提高顆粒飼料的生產效率,減少機械磨損
    原料的粉碎及混合過程都會引起機械的磨損,添加油脂后,可減輕磨損程度,延長機械使用壽命,并有利于顆粒飼料的制粒。

    四、油脂的飼用價值
    1.
    各種油脂對雞的代謝能為:牛油32.64MJkg,豬油35.77MJkg,雞油37.66MJkg,棕櫚油37.24MJkg,大豆油38.74MJkg。雞對油脂的利用率隨油脂的來源、脂肪酸的構成及雞的生長階段的不同而異()。甘油三酯利用率較高,但水解為脂肪酸后利用率降低。就脂肪酸而言,短鏈脂肪酸比長鏈脂肪酸吸收率高,高度飽和脂肪酸一般難以吸收,而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則吸收率較高。而且,脂肪酸的吸收率是隨著生長而改善。從油脂的來源看,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吸收率高于動物油,同為動物油,雞油、豬油的吸收率又比牛油高。將不同種類的油混合后,由于脂肪酸間的互補作用,而使利用率得以提高。

    雞對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高于牛、豬,因而含亞油酸較多的植物油的飼用價值高于動物油脂。蛋雞飼料中添加油脂,尤其是添加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米糠油等,可補充亞油酸,增加蛋重。在炎熱的夏季,添加油脂可避免因酷熱造成的食欲不振和產蛋率下降。一般說來,在以玉米、豆餅為主的蛋雞、育成雞日糧中,因熱能需求不高,必需脂肪酸基本滿足要求,為降低飼養成本可考慮不添加油脂。
    肉雞日糧需要較高的能量濃度,添加適量油脂可滿足其代謝能要求,并能顯著提高肉雞日增重和飼料報酬。由于肉雞體內脂肪沉積絕大部分在肥育階段,從減少腹脂和提高生產性能兩方面考慮,建議在肉雞前期日糧中添加2%~4%的豬油等廉價油脂,以提高生產性能;而在后期日糧中添加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大豆油、玉米油等),以改善肉質。
    2.
    仔豬出生后需要大量的乳脂,因此在母豬臨產前和泌乳階段可在飼料中添加大量油脂(10%~15%),于分娩前一周開始喂給,可改善初乳成分,提高初乳的乳脂率和泌乳量,提高仔豬的成活率、斷奶窩重和斷奶仔豬數。母豬本身也可避免失重,并能提早發情和改善受胎率()

    仔豬的人工乳和開食料中,添加適量油脂(5%~10%)可提高飼料熱能,且提高仔豬的增重和抗寒能力,改善飼料的適口性。一般以品質好的豆油效果較好。近年來研究指出,中鏈甘油三酯(MCT)極易被仔豬機體吸收,是仔豬的速效能源,用于新生仔豬可增強體質,降低仔豬死亡率。
    肉豬飼料中添加3%~5%的油脂,可提高增重,改善飼料效率。但脂肪添加過多會增加背膘厚度,降低胴體品質,一般肉豬體重達到60kg后就不宜再用。添加油脂對飼料效率的改善,無論是在炎熱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季,都有較明顯的效果。但對增重的改善僅在夏季有效。
    3.
    犢牛的代乳料中需使用足量的高品質油脂(10%~20%),牛油、豬油、椰子油、花生油、棕櫚油等均可單獨或混合用。但2周齡以下的犢牛對牛油中所含的硬脂酸難于消化,易導致下痢,影響發育,應加以注意。此外,用不飽和度高的大豆油和棉籽油喂犢牛時,容易因脂肪氧化而引起脫毛、生長不良和死亡率高的現象,若經過氫化處理使之成為飽和脂肪酸,或者添加抗氧化劑和維生素E則可得到改善。

    高產奶牛的能量供應不易滿足,提高精料比例會降低乳脂率和誘發膨脹癥、酮病等代謝病。因此日糧中添加適量油脂以代替淀粉類精料,可在不降低精粗料比例的條件下提高日糧能量濃度,滿足奶牛的產奶需要。一般認為在泌乳初期和泌乳盛期,日糧中添加3%~6%的油脂效果較好,過多會影響食欲和瘤胃發酵功能,降低纖維素和其它養分的消化率。

    雞對各種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三酯及甘油三酯水解物的吸收率




    能量對母豬的效果

    油脂對瘤胃功能的影響主要是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微生物具有毒性,為此人們開發出一些保護處理方法:①氫化處理:制成硬化油脂以減輕不飽和脂肪酸對瘤胃微生物的阻害;②甲醛保護:即將油脂封入甲醛處理過的蛋白質中,使其不受微生物影響,直接在小腸被消化吸收。經此法處理的油脂,既使多喂也無不良影響,可改善奶牛生產性能,并增加乳脂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但是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費用太高,較難推廣;③制成脂肪酸鈣:將油脂水解后與鈣鹽結合,形成鈣皂。這種產品呈粉末狀或粒狀,其PKa值約為4~5,在瘤胃正常pH下幾乎不解離,到達真胃后分解,在小腸被吸收利用。實踐證明,脂肪酸鈣皂用于奶牛可提高產奶量和乳脂率,并可減輕酷暑帶來的熱應激。
    五、油脂的貯存與添加方法
    油脂受光、熱、濕、空氣或微生物作用,會產生氧化或水解反應,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后生成揮發性的低分子醛類、酮類和酸類,產生刺激性的“哈喇味”或臭味,這就是油脂的變質。變質酸敗的油脂品質差,不僅適口性降低,而且會影響到飼料利用效率,降低消化率和家畜增重,嚴重時會引起家畜下痢甚至死亡。因此妥善地貯存油脂,防止其酸敗變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油脂貯存要隔絕空氣與濕氣,降低溫度并避免光照,抑制油脂的自動氧化反應。因此油脂應保存于密閉和不透光的容器中,并放置于低溫干燥處。金屬離子能誘發油脂變質,故應防止油脂與銅等金屬的接觸,貯槽、管道和閥門等盡量采用不銹鋼材料。而且油脂中要添加適量抗氧化劑,如二丁基羥基甲苯(BHT)或丁基羥基茵香醚(BHA),可按每噸200g的量加入。
    關于油脂的添加方式,過去常采用預拌方式添加,即先用豆粕類等吸附后,再逐步擴大混入飼料中。近年來則多采用直接噴霧法,即先將油脂加熱變成液態(一般加熱至60~80,冬天需加熱至90),再以噴嘴直接噴霧到飼料中。制造顆粒飼料時,若油脂添加過多,會變軟而無法成型。可先在原料中加入3%左右,制成顆粒后,剩余的油脂可用噴霧方法直接加入剛從顆粒機出來且熱的顆粒狀飼料中。這樣即使加入12%左右的動物性油脂,也可以制成硬度良好的顆粒飼料。
    作者: steven    時間: 2007-6-20 19:31
    好文章啊,寫得不錯,要求加精。
    作者: steven    時間: 2007-6-20 19:33
    脂肪營養研究得太少了,以抗氧化劑為例,很少有人能說出其適當的添加方案。還是憑經驗。
    作者: steven    時間: 2007-6-20 19:34
    理論上,豆油比豬油更易氧化,但在實踐中,給人的感覺卻是豬油易氧化過豆油,不知是什么原因。
    作者: 速效止血鉗    時間: 2007-6-20 19:56
    在飼料中添加油脂確實能使飼料的性價比提高不少,比如在豬料中添加豆油+鴨子油【各50%】能極大的高飼料的適口性和飼料轉化率,確實效果不錯,
    作者: chexr    時間: 2007-6-20 23:27
    脂肪營養研究得太少了,值得關注
    作者: wangqijun    時間: 2007-8-31 08:23
    值得關注,只得關注……
    :xuehu: :xuehu: :xuehu:
    作者: 斜風    時間: 2007-8-31 11:25
    脂肪營養研究得太少了,值得關注!
    有同感!
    作者: yblfm    時間: 2007-8-31 12:49
    你研究,我學習!:xuehu:
    作者: darklspp    時間: 2007-8-31 15:31
    :@ :@ :@ :@ :@ :@ :@ :@
    作者: yx28    時間: 2007-9-4 12:50
    好文章!那棕櫚毛油用在蛋雞料中沒問題嘍?
    作者: 方振眉    時間: 2007-9-4 13:00
    學習,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問題.^_^
    作者: 流星宇    時間: 2007-9-4 20:02
    學習,這個問題很好啊,值得關注
    作者: any_wyb    時間: 2007-9-4 20:38
    不錯的,但說的都是別人說過的,把你那些經驗拿出來分享一下呀!
    作者: mwzhang886    時間: 2007-9-5 21:14
    今年油脂類原料價格漲的厲害,望各位把經驗拿出來一起分享
    作者: lijianyue    時間: 2007-9-5 21:34
    關注中:huahua: :huahua:
    作者: giduhill    時間: 2007-9-9 22:40
    有人用過進口的混合油沒有?說是那種食品業用過的油
    作者: yhongwei01    時間: 2007-11-14 19:08
    你研究,我學習!!!!!!!!!!!!!
    作者: 北方的羊    時間: 2008-2-3 00:49
    我把它存了下來,有空還要細細的學習一下!!!
    真的很好!!!:tiaotiao:
    作者: zsp123    時間: 2008-2-3 11:20
    好文章值得收藏!:huahua:
    作者: wjm7510    時間: 2008-2-3 13:01
    好文章                     .
    作者: 來自鄉下的狼    時間: 2008-4-26 20:41
    提高飼料的能值,添加油脂是一個好辦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正安县| 东阿县| 顺义区| 宁远县| 永吉县| 旌德县| 唐海县| 台南县| 信阳市| 黄骅市| 康保县| 宜兰县| 廊坊市| 壶关县| 偃师市| 天长市| 盐池县| 崇州市| 曲阜市| 辰溪县| 军事| 大石桥市| 达孜县| 江达县| 大洼县| 定兴县| 齐齐哈尔市| 成武县| 安丘市| 连江县| 房产| 陕西省| 双江| 成武县| 靖州| 玛多县| 舟山市| 章丘市| 遂宁市|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