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近年來豬疫病流行特點分析與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huang080808
時間:
2007-4-1 17:16
標題:
近年來豬疫病流行特點分析與防治
近年來豬疫病流行,出現了新的特點。臨床上豬的疫病非典型化、混合感染、細菌病發生增多。筆者現將豬疫病的新特點和防治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1 豬病的新特點 1.1 老疫病不斷出現 例如豬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和豬喘氣病。雖然這幾種疫病呈點狀散發,發病只限于某一個豬場或某一個豬舍,但仍然是危害養豬業的主要傳染病。 1.2 新病不斷增加 近年來新的品種引進及引進數量增多,市場豬源流動量增加,交易市場和小型豬場幾乎沒有很好的檢測手段。例如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圓環病毒Ⅱ型、豬鏈球菌病、豬偽狂犬病,新疫病不斷傳入,在一些防疫條件差的豬場流行。還有豬增生性腸炎,該病雖然沒有大面積發生和流行,但具有很大的潛在危險,應引起高度重視。 1.3 一些疫病非典型化 由于在免疫壓力,濫用抗菌藥,毒、菌株出現變異株以及臨床癥狀非典型化,給診斷工作帶來困難,從而造成診斷不及時,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中國獸藥監察所王再時等報道,豬瘟病毒存在高、中、低等毒力的毒株。其一,低毒力的毒株在易感動物體內反復傳代可以演變為高毒力毒株。高毒力毒株引起豬發病和病原的傳播。其二,帶毒母豬綜合征:帶毒母豬→所產仔豬又留作種用→病毒長期在豬體內繁殖→呈現非典型感染-病毒在豬體內或豬場內反復傳播感染的惡性循環。其三,豬瘟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遞給仔豬。在母豬懷孕其間病毒感染的時間不同,表現出流產、死胎、木乃伊、弱仔的數量不同。其四,帶毒母豬所產仔豬已經感染豬瘟病毒,出生后,從初乳中獲得母源抗體,一段時間內,母源抗體在體內消失,病毒再一次感染,仔豬就會發病。一般多發生在10~20日齡仔豬。更不被人重視的是帶毒母豬所產仔豬,體內帶毒,主動免疫,出現無法解釋的免疫失敗和免疫麻痹,防治無效,經濟損失巨大。 1.4 多病原混合感染 多病原混合感染已經成為疫病發生的主流,筆者在2004年對豬呼吸道綜合征的診斷時,檢驗的13個豬場,不同程度的存在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圓環病毒Ⅱ型、豬喘氣病、豬偽狂犬病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1.5 老的疫病有新發生趨勢 例如豬喘氣病和豬萎縮性鼻炎。過去,針對豬喘氣病,采用X光透視方法凈化豬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該病一度被控制住。即使有發生,發病率也極低。近年來隨著豬呼吸道綜合征的發生,豬喘氣病在呼吸道綜合征中處于混合感染狀態。豬萎縮性鼻炎于1985年從進口發病豬鼻腔棉試紙中分離出豬敗血波氏桿菌后,相繼在一些豬場發生和傳播,但在以后幾年卻很少發生。近年來此病又在一些豬場發生和流行,嚴重威脅種豬的安全,患病嚴重的種豬會出現鼻甲骨萎縮,呼吸困難,喪失種用價值。 1.6 細菌病危害嚴重 近年來細菌病的發生較多,例如豬支原體、豬衣原體、豬大腸桿菌、豬嗜血桿菌、敗血波氏桿菌及豬鏈球菌等,尤其是豬鏈球菌發病率較高。 1.7 耐藥菌株不斷出現 由于濫用抗菌藥和飼料中添加劑的增加,耐藥菌株不斷出現,例如大腸桿菌,在防治中效果就不理想,使人們產生無法防治的錯誤觀念。 1.8 免疫抑制類疫病應高度重視 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疫病有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圓環病毒等。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豬圓環病毒Ⅱ型(PCV2),二者均能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與免疫細胞,導致免疫抑制。感染二病后,即使免疫,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出現無法解釋的免疫失敗。在臨床上,一旦一種病原感染,就能引起細菌、病毒、多種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目前世界上存在美國毒株與歐洲毒株。我國已經分離出389株病毒,其中美國毒珠20株,不確定毒株12株,血清學陰性毒株68株。目前有些專家通過實驗證明,仔豬在15-20日齡免疫,能有效的提高其他疫病的免疫抗體水平。 1.9 應激條件與應激因素 長途運輸或氣溫驟然變化等,都是疫病發生的誘因。例如豬偽狂犬病,就屬于高度潛伏感染疫病,在應激條件下就有可能發病,所以,防治疫病的發生,必須盡量減少對豬的應激刺激。 2 值得重視的傳染病 2.1 豬鏈球菌 早在1949年我國就有該病發生的記載,但那時發病率較低。近年來該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對小豬的危害較大。據筆者的調查,遼寧省豬鏈球菌的流行,主要以關節腫脹,皮膚出現丘疹樣物為主。隨著流行時間的延長,敗血型、腦膜炎型能否占發病的主導地位,應給予高度重視。同時豬鏈球菌是人畜共患病,直接危害人的健康。 2.2 豬增生性腸炎 由森氏細胞內桿菌所致,斷奶后6-20周齡仔豬易感。癥狀:糞便變軟、稀、暗紅色,仔豬死亡率高;病程長的表現皮膚蒼白、消瘦、生長遲緩,變成僵豬;病情嚴重的出現出血性腹瀉,最后導致死亡。剖檢變化以增生性腸炎為主,小腸末端及結腸增大,腸管膨大,腸黏膜增厚。漿膜有網狀物,腸系膜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個別病例腸腔內有血凝塊。 2.3 豬圓環病毒(PCV2) 本病在世界各國均有發生。已經證實豬圓環病毒Ⅱ型易與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細小病毒病混合感染,危害嚴重,造成斷乳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和豬增生性壞死性腸炎(PDNS)。筆者在2004年應用ELISA試驗,對5個豬場進行血清學檢驗,血清陽性率達95%左右,從而證明遼寧省PCVⅡ的存在和PCVⅡ必須與其他病混合感染才能發病。 2.4 豬副黏液病毒病 在國外已經開始流行豬副黏液病毒病,其中包括藍眼病、仙臺病、尼巴病和曼內格爾病。豬副黏液病毒病,主要是引起母豬的繁殖障礙。 2.5 豬肺巨細胞病毒 (PCMV)又稱包涵體肺炎,病原是皰疹病毒。PCMV可引起胚胎和仔豬死亡,發育不良,肺炎及增重差。PCMV具有誘發潛伏感染和循環抗體情況下排毒,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幼豬有輕度肺炎。 2.6 人畜共患病 現在飼養戶,對人畜共患病的重視程度還有欠缺。例如豬乙型腦炎病毒,對豬的感染是普遍的,乙型腦炎病毒是通過“蚊→豬→蚊”的方式傳播的。筆者在1986年曾經對流產母豬進行血清學檢測,通過檢測發現,乙型腦炎HI抗體高達1∶1 024倍。弓形體病,在豬體內的弓形體包涵體,可引起孕婦的流產。豬輪狀病毒,可引起兒童的腹瀉。豬鏈球菌可引起人的腦膜炎等。在高度發展畜牧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要重視人畜共患病以及人與畜的相互感染,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 3 防治對策 為促進養豬事業發展,保證人民生活健康,必須貫徹和執行以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性的防疫措施,先進的管理手段,科學的飼養方法。 3.1 保證種源健康 種源健康是防止疫病,辦好養豬場的第一關,也是辦好養豬場的有利保證。筆者通過多年來對遼寧省重點豬場的疫病監測結果證實,遼寧省重點種畜場的種源,在疫病免疫與控制上是可信的。 3.2 預防為主,防重于治 這是一貫提倡和執行的。而在一些小飼養場乃至一些小飼養戶,認為藥物治療就能解決問題,存在僥幸心里,沒有病時不注意防疫與免疫,常常出現重點疫病免疫空白,一旦發生疫病,經濟損失巨大。加強動物疫苗免疫,雖然不是控制和消滅疫病的最好辦法和手段,但卻是目前控制疫病的主要手段。我國C株豬瘟苗在防治豬瘟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制的豬偽狂犬基因缺失苗,豬流行性腹瀉與豬傳染性胃腸炎苗等在國內均處于領先水平。 3.3 加強疫病監測與健康監測 搞好疫病監測與健康監測,是養豬場長足發展的保證。過去豬疫病監測有很多方面是空白,現在科學技術與時俱進,這些空白已經逐漸被填補。要通過監測制定本場的免疫程序,防止免疫混亂和造成的免疫麻痹現象,監測新發疫病,及時采取有利措施,防止新疫病的傳入。 3.4 提高診斷水平 由于疫病的非典型化和混合感染,靠肉眼診斷已經成為歷史,必須靠科學的檢測手段。畜禽發病后要立即做出診斷,防止疫病擴大和蔓延。 3.5 加強對小飼養場(戶)的監督、管理與技術指導 小型飼養場(戶)存在較大隱患,多數管理不科學、引種復雜、免疫程序不合理或免疫空白、防疫措施與防疫制度不健全。很容易造成疫情的擴大與蔓延。保證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控制乃致最終消滅疫病,必須堅持防重于治,以防為主的原則,從疫病監測到健康監測,從疫病的單一性到復雜性,從眼前疫病發生規律到全球疫病發生趨勢。普及科學知識,使人們用科學觀點認識疫病,解決疫病,才能保證有效控制疫病發生。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
西安市
|
长沙县
|
彩票
|
临潭县
|
米脂县
|
宝清县
|
武城县
|
工布江达县
|
运城市
|
彭山县
|
西充县
|
巫山县
|
乌拉特后旗
|
临江市
|
长沙县
|
泸水县
|
德惠市
|
马公市
|
仪征市
|
梁山县
|
色达县
|
永济市
|
潞城市
|
荥阳市
|
巴东县
|
洛川县
|
牡丹江市
|
凤城市
|
来安县
|
轮台县
|
祁门县
|
绥滨县
|
泰宁县
|
栾城县
|
兴宁市
|
顺平县
|
墨江
|
保靖县
|
安阳市
|
大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