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母豬產仔過程的監控操作規程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小李 時間: 2020-4-10 11:21
標題: 母豬產仔過程的監控操作規程
一、了解正常的產仔過程:
時間:一般為2到4個小時,但也可能持續8小時或更久;
產仔間隔:一般為10到20分鐘,但在產第一頭和第二頭之間通常有一較長的時間間隔(30-45分鐘);
小豬出生:頭或后腿先出來都是正常的;
母豬行為:在產仔之前母豬發抖并盡力想抬起后腿在分娩是尾巴抽搐;
死胎:主要是發生在產仔的后半部分,百分之八十是最后出生的三頭小豬;
胎衣:在產仔后胎衣和胎盤一般是產完后一到三個小時內排完
二、產仔前的準備工作:
在產仔之前,檢查母豬卡上的歷史記錄,以找出以前產仔有問題或已產過死胎的母豬,識別最有可能產死胎的母豬(注意危險是由這些因素組合而成的對這些母豬要多觀察)
1、產過五胎以上的母豬;
2、曾經產過死胎的母豬;
3、以前窩產仔數很高的母豬,12頭或更多;
在每頭母豬的產仔卡上備注上一條或多條有可能死胎的因素。
(, 下載次數: 213)
三、產仔期間人員操作規范
01、頻繁地觀察母豬,安靜地照料并將干擾降到最低(人走在豬后面)
02、當看到產仔開始時,在母豬卡上記下第一頭產仔時間和出現的各種問題(死胎、木乃伊、畸形胎等)
03、在產仔過程中繼續注意母豬卡上的記錄
04、仔細觀察母豬的異常癥狀
過分緊張,顫抖,尾巴抽動,但沒有小豬出生,對小豬很兇猛或有攻擊行為;
發現有問題的母豬,及時給予幫助,如必要,可注射催產素;
根據治療程序給對小豬很兇的初產和經產母豬注射氯丙嗪鎮靜劑,將其小豬放置到一盒子里,在盒子上方掛一加熱燈
仔細觀察缺氧的小豬
產仔間隔時間很長,尤其是在產仔的后半程
皮膚上沾有黃色或褐色的小豬的糞便
出生后生存力和活動性都下降
分娩一頭死胎
05、助產
要準備以下物品:
一次性助產手套(毛巾);
潤滑劑(產科膠);
徹底清洗手;
清除母豬體后地板上的所有糞便;
戴上手臂長的一次性塑膠手套;
人站在豬身后,如果母豬向著右側躺著,則使用右手掏豬,如果母豬向著左側躺著,則使用左手;
通過將拇指和四指合起來使手掌成錐型更容易進入母豬陰戶內,輕輕將手掌進入陰戶和通過子宮頸,打開手掌并感覺仔豬引起的堵塞,確定頭在前還是后腿在前,抓住仔豬的正確姿勢取決于仔豬的姿勢和手的關系。
如果是頭在前:用手掌套住仔豬的頭部,用第一和第二個手指夾住耳后部,母拇指在下巴部,在子宮收縮的同時向后拉;
如果后腿在前:用1、2、3手指抓住仔豬后腿,在子宮收縮的同時向后拉仔豬或有1、2、手指將仔豬將仔豬后腿固定在手掌中,在子宮收縮的同時向后拉仔豬,一旦拉出仔豬,根據情況進行弱仔救護。
重復體內檢查,直到沒其它仔豬可感覺到。
產仔結束后,根據部門治療程序給予母豬大劑量長效抗生素
在產仔卡上記錄助產時間及抗菌素注射情況(后一般采取飼料給藥:利高霉素、金霉素、泌乳進等)
備注:弱仔救護,或假死仔豬,要確定它的臍帶和心臟是跳動的,用手先把嘴巴里面的粘液掏出,用兩只手托住向中間擠壓,或用左手抓住后腿提起來,用右手用力拍它的后背,或者對它的嘴巴吹氣。
關鍵點:做好產仔記錄時間;在產程中人不能離開;頭胎豬難產比例大;
風險:在做助產是要小心母豬站起,弄傷胳若被咬傷或工具傷害及時處理或送醫院
06、提供仔豬適宜的環境
產前:1.營養充足;2.不被細菌污染 ;3.不受環境影響 ;4.溫度較高。
產后: 1.新環境; 2.較冷 ;3.必須自己找食物;4.與病原接觸較多。
文章來源:養豬職業經理人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松阳县|
沽源县|
乐山市|
禹城市|
拜城县|
集安市|
含山县|
贵溪市|
吴江市|
满洲里市|
马鞍山市|
新干县|
巴林左旗|
慈溪市|
竹北市|
扶风县|
高淳县|
博白县|
毕节市|
玛沁县|
社会|
宿州市|
恩平市|
汕头市|
准格尔旗|
高唐县|
南漳县|
瓦房店市|
孟州市|
浦县|
赤峰市|
项城市|
怀安县|
新建县|
涿州市|
郎溪县|
淳安县|
扎鲁特旗|
郁南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