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建立新型養豬技術體系,構建新型疫病防控體系很有必要。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小李    時間: 2018-6-7 09:40
    標題: 建立新型養豬技術體系,構建新型疫病防控體系很有必要。

      2018年5月19日,第十六屆(2018)中國畜牧業博覽會院士大講堂在重慶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畜牧業相關人士共計300多人參加了會議。中國畜牧業協會特邀華中農業大學教授、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陳煥春院士做“豬場生物安全與疫病綜合防控”報告。主要觀點如下:

    (, 下載次數: 121)

    陳煥春院士

      陳煥春院士認為,當前養豬業面臨豬病復雜,病原種類更新快,疾病防治困難,成本高;環境污染嚴重;藥物濫用,對食品安全造成威脅;管理滯后,效率不高等問題。建立新型疫病防控理念、打造科學無抗養殖技術體系是應對之策。建立新型養殖技術體系,構建新型疫病防控體系很有必要。

      陳院士提出建立新型養殖技術體系,內容包括豬場生物安全系統建立、生物防控、生物治療、科學管理、無抗養殖。其中,生物安全制度建設需要放在第一位。無抗養殖要求未來是大趨勢。生物安全最為重要,生物安全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占70%,疫苗和藥物占30%。生物安全是最經濟最重要手段,對所有病原體都有作用。

      豬場生物安全,是為防止疾病發生和蔓延,豬群健康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豬場生物安全內涵三點:一是如何防止外來病原侵入豬場,二是防止病原在內部流行與傳播,三是防止豬場內的病原體傳播擴散到其他豬場。圍繞這三點,采取措施,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豬場生物安全系統建立需要系統化,科學化,標準化,嚴格化。

      防止外來病原侵入豬場需要從三方面入手:廠址選擇、豬場布局、車輛人員消毒隔離。防止病原在內部流行與傳播需要從三方面入手:環境控制、分群管理和隔離馴化、免疫與疫病監控。防止遺傳類病原需要從兩方面入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糞污無害化處理。

      很多疾病的根源在于環境。改善環境,杜絕疫病傳播。可以空氣過濾,溫濕度控制,鳥蟲消滅,消毒等措施。通風和保溫的矛盾,保溫和通風的平衡,冬季盡量采取過渡通風和橫向通風減少豬只的應激。降低環境中有害氣體的濃度及病原菌的含量。信息化、智能化裝備全封閉的豬場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應用于現代養殖。車輛消毒要嚴格。可設兩個固定車輛消毒點。豬群管理關鍵在于種豬隔離凈化,對疾病控制要做到“早、快、嚴、小”,“診斷明確,治療明白,免疫有數,凈化根除”。淘汰帶毒動物,建立健康群,實現疾病凈化。豬群管理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種豬隔離馴化、批次生產、全進全出、病殘豬管理。

      影響我國生豬健康養殖、制約我國生豬產業發展的三大系統性疾病——“三座大山”為:繁殖障礙類疾病(生的少)、消化道類疾病(死的多)、呼吸道類疾病(長的慢)。繁殖繁殖障礙類疾病三大病原為病毒、寄生蟲、細菌。當前消化道類系統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細菌和寄生蟲反而是次要的。當前呼吸類系統疾病主要由細菌引起,病毒重要性次之。寄生蟲主要是附紅細胞體、弓形蟲。豬病生物防控體系建設需要豬場、研究機構、生物企業等合作。專業的獸醫人才隊伍是動物疫病防控首要條件。豬病生物防控體系還需要建立動物疫病預警預報機制,通過監測公豬精液,檢測引種后備母豬,對生產母豬科學免疫,對商品豬抗性監測。

      應用新型疫病防控理念、打造科學無抗養殖技術體系需要企業、研究機構、政府部門等多方合力共同推動,任重而道遠。


    來源:畜牧獸醫圈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金昌市| 日土县| 襄汾县| 土默特右旗| 龙陵县| 额济纳旗| 玉门市| 库尔勒市| 谢通门县| 镇安县| 黎城县| 抚顺市| 安乡县| 泰来县| 永善县| 自治县| 邢台市| 社旗县| 右玉县| 织金县| 南郑县| 满城县| 曲阜市| 晋中市| 卓尼县| 江口县| 平远县| 营山县| 平谷区| 临清市| 黑龙江省| 孙吴县| 武汉市| 太白县| 海口市| 东乡| 庄河市| 邯郸县| 西宁市|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