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場管理 | 母豬胎次管理(2)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小李 時間: 2018-3-22 10:09
標題: 豬場管理 | 母豬胎次管理(2)
母豬胎次結構 (II)
昨天我們提到,實現母豬生產批次的同質性,必須要獲得:
1. 每批母豬的年齡分布合理:每胎產仔數分布最佳。
2. 各批次間產仔數相近,并與目標產仔數相近。
我們一直談論群體胎次整體結構,但最理想的條件是,將每批母豬的最優分布應用于生產實踐。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以一個五周批生產豬群為例:
- 每組5周:只有4批繁殖母豬(4組)。
- 有40個可用的分娩舍:預計40個分娩舍 / 5周。
理想狀態:
4批豬都有完美的胎次結構。
每批有40頭分娩母豬。
第2批:理想的胎次分布+產仔數達標
第3批:理想的胎次結構+產仔數達標
第4批:理想的胎次分布+產仔數達標
從邏輯上講,如果每批豬胎次分布理想,那么整體結構也就理想。
雖然生產中不容易實現這樣的目標,但我們還是應該設定目標。就像下面實例一樣,這種情況常常發生。
第一組的胎次結構非常不平衡。
- 是因為第一胎的母豬太多
- 中間胎次的母豬太少(2-5胎)
- 老母豬太多(產仔數6頭以上)
目標產仔數過高:中間比例低兩頭母豬比例太高。
第1批不平衡母豬+ 兩頭超標母豬我們應該把它們放在哪里?
第2組胎次結構要稍微好點 但是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母豬都很少,很多母豬處于中間胎次(第3~5胎) ,這些母豬也很快老去。其中5頭母豬未達到產仔豬目標。
第2批不平衡+5頭超標母豬
第3組中,第一胎母豬很少,第二胎母豬很多,表明上一組有很多初產母豬。
這組產仔數達標了。
第3批不平衡
第4組很接近理想胎次結構,但其中兩頭母豬未達到產仔數目標。
第4批理想胎次結構+2頭未達標母豬
理想的胎次整體結構!!!
在本案例中,盡管多數組不平衡,但第4組整體情況很好。
通過一個周期(大約20周),這個群引進一定量的初產母豬,淘汰老母豬。
但是,這種替補程序是不正確的,因為并不是每個群都引進了初產母豬,未達到同質性,這會影響替補母豬。
豬場批次整體結構其實不能反映出每批豬的情況。
胎次分布不平衡的問題
當豬場整體或個別批次結構不平衡時,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考慮獲得no母豬/同質性母豬的首要目標...
問題1:
引進后備母豬的困難增加:
-如果老母豬太多,必須要引進比平常更多的后備母豬。
-如果老母豬太少(淘汰的母豬太少),保持后備母豬數量或淘汰繁殖力仍然好的老母豬也是很有必要的。
問題2:
以上兩種情況,每一批豬似乎都會處于一種不平衡的胎次結構。
問題3:
可能出現的變化:產仔數、母豬斷奶能力和仔豬生長中的變化。
接上一個例子,第1組中母豬可能...
A. 活仔數很少的原因: 初產母豬多: 產仔數較低;經產母豬多: 流產仔豬多。
B. 斷奶仔豬數少: 由于經產母豬太老,活仔數較少,弱仔數較多,這樣初生重的差異就較大。 為弱仔找尋好母豬很難:第二胎和第三胎的母豬很少。對于老母豬養育仔豬也很難,因為它們的乳房不佳、喪失乳腺。
C. 斷奶和育肥出現更多問題:
初產母豬初乳質量很低:初產母豬仔豬的死亡率要高于經產母豬。老母豬也有類似的情況。 批次中有很多年輕和老母豬:對疾病的易感性較高。
第2組發生了相反的情況。
由于這批次的大部分母豬處于高繁殖期,因此該批次繁殖力較高。 3-5胎次的母豬產活仔數較高,飼養能力較高。
由于這批母豬的老母豬較少,因此這批母豬近期不需要大量的替補母豬。但是一年后,這批豬會出現與組1相似的情況。3-5胎次的母豬一年很快會變老,需要引進很多初產母豬替代它們。
每批次母豬數量變動的問題
為了達到生產目標,除了要有一個正確的胎次結構,每批母豬的數量應該接近。
為了獲得最大繁殖力設備的設計應該符合豬場需要。當各批次母豬數量不一致時,會產生以下風險:
- 設備的最大化使用
- 豬場衛生:全進 / 全出
- 繁殖力
- 勞動力的組織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說明了批次同質性的重要性。接下來明天我們將說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歡迎繼續關注!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双鸭山市|
华宁县|
肥东县|
左贡县|
涪陵区|
出国|
嘉定区|
建平县|
遂川县|
师宗县|
都江堰市|
武威市|
成都市|
宣威市|
武穴市|
宜州市|
武山县|
静宁县|
绩溪县|
辽宁省|
揭东县|
嘉定区|
肇东市|
肥东县|
石渠县|
内乡县|
永清县|
临汾市|
西峡县|
柘荣县|
天祝|
县级市|
西宁市|
绥芬河市|
尉犁县|
南宁市|
嘉黎县|
谢通门县|
阿荣旗|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