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春季魚類肝膽綜合癥、魚類肝臟腫大等魚類肝膽疾病的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A小小的人兒 時間: 2018-1-31 09:45
標題: 春季魚類肝膽綜合癥、魚類肝臟腫大等魚類肝膽疾病的防治
隨著春季的到來,各地溫度明顯回升,養殖魚類開始正常攝食和恢復生長速率,同時也會出現養殖水環境惡化、疾病高發引起養殖魚類大量死亡的現象。春季池塘養殖水溫在10—20℃,光照時間和強度增加,池塘菌藻活動增強,養殖水體上下自然對流交換增加,總溶氧量較之前提升,養殖魚類進入攝食、調整機體代謝的起始時期。同時3—4月池塘光合作用弱,底泥有機質多,水溫升高底泥耗氧增加,池塘溶氧普遍偏低,水質偏瘦,菌、藻相不平衡;加之雨水較多且持續時間較長,池塘負荷加重甚至超負荷承載,養殖水環境惡化程度較嚴重,是養殖魚類疾病尤其是魚類肝膽綜合癥的高發季節之一。
水產肝膽綜合癥是現今養殖中發生最為頻繁的疾病之一,范圍廣,危害大。草魚、鯽、鯉、鳊、青魚、羅非魚、黃顙魚、黃鱔等攝食配合飼料為主的養殖魚類都可受到此病的危害。該病發病率高,且發病魚因自身抵抗力下降而易發其他疾病,危害嚴重。春季養殖魚類經過越冬低溫期后,剛開口攝食,體質較弱,機體代謝速率慢,對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對較差;開春后,若養殖戶無規律投飼或投飼劣質飼料,易引起養殖魚類機體代謝紊亂,脂肪在肝臟和腹部大量蓄積;加之初春池塘水質較差、底泥有機物多、溶氧偏低,易誘發養殖魚類的肝膽綜合癥。還有人認為該病的致病因素是氨代謝異常。當水體中的氨處于比較高的水平,也可以導致養殖魚類血液中的氨過高,長期積累也能發生肝膽綜合癥。
肝膽綜合癥以肝膽腫大、變色、質地易碎為典型癥狀。肝臟腫大,失血蒼白、發黃或呈有綠色塊狀,脂肪含量高,質脆易碎;膽囊腫大,膽汁呈綠色或墨綠色。此外,養殖魚鱗片松動豎立、不耐拉網、運輸,對溫度變化敏感,抵抗力下降,都可能是肝膽功能與代謝異常的表現形式。春季肝膽綜合癥引起的魚類的死亡率高達40—60%。
研究發現,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膽汁酸、甜菜堿、氯化膽堿、肉毒堿、肌醇等,可以促進魚類肝臟的脂肪代謝,降低脂肪在肝臟內的沉積量,對防止肝膽綜合癥的形成有明顯效果。其中,膽汁酸在防治肝膽綜合癥方面效果獨特,其作用機理是:
1、膽汁酸可以促進脂肪的乳化、消化和吸收,提高魚類對飼料中的能量和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增強機體代謝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2、膽汁酸可以促進血清中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加速肝臟中的脂肪向各組織的轉運,降低脂肪在肝臟的蓄積,防治魚類脂肪性肝病。
3、膽汁酸可以結合或分解腸道內的細菌內毒素,阻止細菌內毒素通過腸粘膜屏障經門靜脈進入肝臟,減少腸道對內毒素的吸收,防止內毒素對腸道、肝臟乃至整個魚體的危害,降低細菌感染對魚體的損害。
4、膽汁酸可以促進肝細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膽汁,將霉菌毒素、重金屬和藥物等其它有害物質隨膽汁排除肝臟,從而減少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損害,維護魚體的肝臟健康。
春季是防治養殖魚類肝膽綜合癥較適宜的季節。肝膽綜合癥的防治除了優化放養密度、定期消毒和調水改底、正確用藥、科學投飼外,添加龍昌膽汁酸也是合理規避魚類肝膽綜合癥的有效手段。
版權聲明:本文為山東龍昌動保原創文章,原文發布于龍昌動保官方網站,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隆回县|
香格里拉县|
墨玉县|
堆龙德庆县|
九江县|
大城县|
新昌县|
钦州市|
平顺县|
花垣县|
高青县|
澄迈县|
柳州市|
桂东县|
南通市|
循化|
宁强县|
陆良县|
禄劝|
康定县|
文安县|
麦盖提县|
杭锦后旗|
台江县|
克什克腾旗|
开平市|
文山县|
新宁县|
金溪县|
富锦市|
高尔夫|
临泽县|
大田县|
临夏市|
云和县|
额尔古纳市|
酒泉市|
阜新|
阿拉善左旗|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