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缺鐵性貧血癥的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lyppoiuy
時間:
2006-11-30 08:36
標題:
豬缺鐵性貧血癥的防治
豬
缺鐵性貧血癥
的防治
(一)
防治豬缺鐵性貧血癥的意義
1.生理特性決定了豬是所有動物中最易發缺鐵性貧血癥。 2.我們飼養的豬生長速度愈快,飼料報酬愈高,愈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癥。 3.當發生缺鐵性貧血癥時造成豬的血液攜氧能力嚴重不足,新陳代謝紊亂,抗應激能力下降,易繼發各種疾病。
(二)
豬缺鐵性貧血癥
的癥狀
1.仔豬缺鐵性貧血癥:表現皮膚蒼白、皮毛粗糙無光澤、食欲不振,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力、抗病力低,抵抗外界各種不良刺激特別是低溫刺激的能力差。仔豬易發生各種傳染性疾病。 2.肉豬缺鐵性貧血癥:生長發育緩慢,食欲不振,抗病力低,血液攜氧能力嚴重不足,豬出售時,豬肌肉會以無氧的異化作用(Catabolism)造成大量乳酸堆積,胴體肌肉PH值下降形成水樣肉(PSE)。 3.母豬缺鐵性貧血癥:貧血的母豬,肌肉收縮無力,產程延長;當仔豬臍帶斷裂后,母豬卻無力產出,造成死產發生;且死產的比例比正常母豬高出三倍,
(三)仔豬、母豬為什么易得
缺鐵性貧血癥
1.鐵是動物體最必須的微量元素。是生命元素。 2.仔豬出生時,從母體帶來的形成血紅素、肌紅蛋白的鐵非常少。 3.仔豬每日生長發育所需的鐵要8—10毫克,而母豬的奶水每天只能供給仔豬1毫克鐵。 4.母豬在懷孕過程中為保證胚胎造血機能有足夠的鐵供應,會盡量動用體內鐵的貯備。所以母豬是產前和產后最容易得缺鐵性貧血癥。
(四)
影響鐵消化吸收
的因素:
1.自然界中的鐵一般都是三價鐵,動物最難消化吸收利用。 2.飼料中添加的二價鐵極易氧化成三價鐵。 3.硫酸亞鐵是無機鐵,動物體只能消化吸收3-10%。 4.硫酸亞鐵不能添加得太多。過多的硫酸亞鐵會影響別的微量元素的消化吸收,更能氧化維生素造成維生素缺乏癥。 5.豬是一胎多仔的動物。母豬、仔豬吸收不到足夠的鐵,就會發生貧血癥。 6.維生素B12缺乏使豬易得障礙性貧血。 7.飼料中的草酸、植酸及過多的磷酸鹽與鐵形成不溶性的鐵鹽,均會阻礙飼料中鐵的吸收利用。 8.飼料中鈣、磷配制不當會影響鐵的消化吸收。 9.高銅會影響鐵的吸收。 10.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C等還原劑時,會影響鐵的消化吸收。
(五)母豬補鐵:
1、在飼料中添加硫酸亞鐵。但分娩前后給母豬補飼硫酸亞鐵并不能增加胎兒體內鐵的貯備及顯著增加奶水中的含鐵量,因而不能防止仔豬貧血。 1、豬補鐵可以在飼料中添加葡聚糖鐵。但是給妊娠和哺乳母豬注射葡聚 糖鐵也幾乎看不到通過胎盤和乳汁轉移給仔豬鐵的結果。 3、 母豬補鐵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含甘氨酸螯合鐵的“泌乳進”:構成胎兒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是很容易通過母豬的胎盤屏障而轉移給胎兒,也容易通過乳汁轉移給仔豬。實驗又證明,鐵被吸收進入粘膜細胞前,必須和肝臟所產生的脫鐵蛋白(Apoferritin)結合成鐵蛋白(Ferritin),才能進入粘膜細胞。甘氨酸是脫鐵蛋白上與鐵結合的唯一氨基酸。以后,世界有多位科學家(Moore, Dubach, Jacobi等)的試驗均證明鐵必須先與氨基酸形成螯合物才能吸收。甘氨酸與鐵螯合位置最多,性質最穩定,分子量最小,故研究發現甘氨酸螯合鐵動物幾乎可以完全吸收利用。若給妊娠母豬口服甘氨酸螯合鐵,在分娩前母豬便可將鐵迅速轉移并蓄積在胎兒的體內,也可通過乳汁將鐵轉移給仔豬。東北農業大學許麗等人用甘氨酸螯合鐵預防仔豬貧血的報告中指出:按150ppm鐵的甘氨酸螯合鐵添加在臨產母豬的日糧中,飼喂5周,生后仔豬不采取任何補鐵措施,可以達到防治仔豬貧血的目的。同時,他們還證明:仔豬可以從母乳中獲得高于同等無機鐵幾倍的生物活性鐵,使仔豬血紅蛋白量、體增重、成活率方面均比注射鐵鈷針優秀,而且成本低,可節省大量人力。
(六)仔豬、肥豬補鐵:
1. 2—3日齡的仔豬必須注射鐵針劑,如葡聚糖鐵(右旋糖酐鐵)。 2. 仔豬、肥豬飼料中添加含甘氨酸螯合鐵的“特補”,“愛豬強”。
作者:
86007018
時間:
2006-11-30 10:54
標題:
re:沙發,這方面沒有研究,我們豬場的育肥豬也...
沙發,這方面沒有研究,我們豬場的育肥豬也有發生貧血的,扎生血素不間好,而且扎完更容易死亡。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
河西区
|
澄迈县
|
崇明县
|
会昌县
|
广灵县
|
扶沟县
|
南岸区
|
蓬安县
|
辉南县
|
金山区
|
英山县
|
临沧市
|
聂拉木县
|
临城县
|
民丰县
|
安塞县
|
永德县
|
祁东县
|
获嘉县
|
浑源县
|
兰坪
|
安福县
|
芜湖县
|
米脂县
|
太湖县
|
怀仁县
|
叶城县
|
桃江县
|
乌鲁木齐县
|
封丘县
|
醴陵市
|
大同县
|
平南县
|
贺兰县
|
乌兰浩特市
|
巫溪县
|
调兵山市
|
和林格尔县
|
淮阳县
|
夹江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