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地與分布:產于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培育而成。因終年放牧在阿爾巴斯山地草場而得名。 2、生態環境條件:產區位于東經106度-108度,北緯38度-40度,屬于典型的溫帶半干旱草原氣候,海拔1475米。夏季炎熱,冬季嚴寒,干旱少雨。年平均氣溫6.4度,最高氣溫36.7度,最低氣溫—35.7度,無霜期120~150天,年平均降雨量288毫米。草場植被以旱生牧草和灌木為主;牧草一般5月份返青,10月中旬枯黃,羊只全年放牧。 3、外貌特征:頭小,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大,向后、向外伸展,呈扁螺旋狀;母羊角小。體軀呈長方形,被毛全白色;根據被毛可分為長毛型和短毛型,短毛型絨厚密。成年公羊春季平均體質量33.88千克,秋季可增體質量10余千克;成年母羊春季平均體質量為28.78千克,秋季為37.31千克。 4、品種性能:成年母羊產絨量為270~295克。據測定:151只特1級公羊平均產絨量為483.18克,5056只特1級母羊平均產絨量為369.45克;絨的平均細度為14.01微米,長度為5.53厘米,凈絨率為75%。產肉性能:秋季屠宰,羯羊胴體質量10-15千克,屠宰率為43%左右。 5、繁殖性能:公母羔一般7-8月齡達到性成熟。母羊常年發情,發情周期平均15-17天,持續期為48小時,適宜配種年齡為1.5歲。產區多采用自然交配,公母比例為1:50-1:70,一般單羔。阿爾巴斯型絨山羊生性活潑、好斗,耐粗飼,具有對干旱氣候極好的忍耐力和極強的適應性,抗病力強,易管理,繁殖性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