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上海后世博經濟發展論壇上,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孫軍、利樂集團副總裁楊斌以及多利農莊董事長張同貴,從各自的領域解讀了后世博產業經濟形勢。 投資與城市化相關產業,未來關注消費、服務、國際資產 作為一家綜合類的投資公司,復興科技18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0%。孫軍認為,高速發展得益于投資和城市化相關的產業。比如地產、礦業。 未來復興關注的重點將在消費領域和服務業領域。同時,復興會把2010年定為了國際化元年,設立了人民幣投資基金,投資法國非常老牌的度假村,這將是復興新的增長點。 “目前國際資產縮水非常厲害,要在國際化背景下尋找新的增長機會。但是國內投資項目還會繼續跟進,中國持續發展是我們非常看好。”孫軍表示。 有機農業占比不足1%,阻力來自生產環節 對于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多利農莊董事長張同貴認為,目前消費者更關注的是產品質量的安全,健康農業的市場前景很大。在亞洲、香港、臺灣和日本,有機農產品的消耗量占整個農產品的比例一般是8%到10%,而在中國還不到1%。 就算在上海這個最熱愛健康、最注重健康意識的城市,也仍然不到1%,所以這個空間非常大。 但是有機蔬菜的推廣也存在很大阻力。張同貴表示,有機蔬菜的生產投入比較大,光土壤的改良時間一般就需要3-5年。 現在很多有機蔬菜、有機食品的市場是流通過程的商業模式,而不注重基體的建設,這樣產品的質量得不到根本的保證。 人均飲奶量只是發達國家的20%,產業鏈同步協調很重要 從事乳品包裝行業的利樂集團副總裁楊斌認為,同樣的問題和機遇也存在在乳品行業。中國目前人均飲奶量,相對發達國家來說非常低。像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人均飲奶量也不過是每年20公斤,這只是發達國家的20%左右,“也就是說,市場的潛力非常大”。 楊斌指出,近幾年,內地市場的發展勢頭很強。作為包裝行業是連接農業和消費市場的中間產業。市場的需求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看整個產業鏈是否能夠同步協調的發展。 本文來源:新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