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逼空 中小乳企現大面積虧損 全國1800余家中小乳企面臨淘汰 “又有一家公司倒閉了。”今年中秋過后,河北保定樂哈哈乳業有限公司(下稱“樂哈哈”)馮經理開始陸續聽到四五個同行倒閉的消息。而河北天天乳業雖然沒有停產,但開工率只有三成。而這只是乳業大省河北省乳業企業的一個縮影。 根據河北省工業經濟聯合會日前發布的食品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乳制品產量雖然增長較多,但經濟效益仍較差,在58個入統企業中18個企業虧損,虧損面高達31.03%。據10月份跟蹤統計,全省乳制品企業近一半已經停產。 值得關注的是,這并不是個別現象。數據顯示,近年來,四川小型乳企的虧損比例一直維持在25%~30%之間。而據業內專家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前三季度,全國2000多家乳企,營收500萬元以上的800多家乳企中,30%的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業內人士即認為,乳業企業在200家以內是合理的,剩余的1800多家中小乳業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不過,這輪虧損并不是三聚氰胺帶來的后遺癥,2009年9月以后,三聚氰胺對乳企帶來的損傷已經逐漸消退,而這輪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漲價,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陳連芳認為:“今年成本非常高,整個行業日子都不好過。” 伊利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原材料上漲讓伊利不堪重負,收購價每公斤提高一分錢,對伊利都將是筆巨大的成本支出。“物價指數、原材料成本高企、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將會直接減少中國乳企的凈利潤增長。”陳連芳認為。而伊利股份三季度的財報亦顯示,雖然營收同比增長了22%,但三季度2.1億元的利潤,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4%。 農業部畜牧總站對全國470個集貿市場畜產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的結果顯示,自2010年9月份,全國10個奶源主產省區原料奶價格繼續上漲,月平均價格大致為2.98元/公斤,同比上漲27.49%,而在河北某些地區甚至已達4元/公斤。 除了原料奶,乳業另一重要原料糖及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漲,“怎么生產啊,生產越多賠得越多。”天天乳業一名負責人說。 除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直接影響,大企業對奶源的控制也直接壓制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國內奶源有相當部分集中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陜西、山東五省區,占75%左右,且主要由三五家乳企壟斷,奶源對中小乳企來說始終供不應求。在河北,乳品加工企業經營管理奶站共1934個,其中蒙牛、伊利、君樂寶、三元、光明等5家乳品加工企業共經營管理奶站1718個,占全省奶站的88.8%。 而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小乳企境況將更為嚴峻。隨著乳品銷售旺季的到來,乳品需求量增加,原料奶的價格還會有所上調。預計年末奶源市場、乳品市場競爭局面將會更加激烈。 原材料的上漲、在奶源搶奪中失勢已經讓許多中小企業的生產難以為繼,11月4日質檢總局發布的公告無疑更是讓中小乳企公司雪上加霜。 質檢總局發布公告,要求現行所有獲得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的企業,應在12月31日前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證。未重新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明年3月1日起,將被停產。而申請生產許可證必須要新上部分檢測設備及增加專門的檢測人員。蒙牛、伊利等企業表示這對公司影響有限,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檢測設備的投入,對眾多中小乳業企業而言就是一筆難以承受的巨額支出。 業內專家認為,這次新規的頒布直接指向500萬元營收規模以下的中小乳企。“新規對乳企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從設備到包裝再到產品檢驗,此次新規對乳企的硬件、軟件均提出了要求,對中小企業而言,要達到這些要求成本壓力明顯加劇,進一步加速了中小企業的淘汰進程。”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亦認為。 盈利空間被壓縮、許可證難拿,等待這些中小企業的將是關停并轉。上述樂哈哈有關人士介紹,它們還要再購買新的檢測設備以爭取拿到新許可證,而河北保定其他只有一兩條生產線、年營收100萬元左右的企業停產是必然的事情。不過,陳連芳強調,這一切都建立在政府強有力的監管之上,否則新規就只能是一張紙。 但中小企業關停并轉的加劇并不意味著區域品牌的消失。對此,周思然認為,對乳制品行業而言,蒙牛、伊利雙寡頭競爭局面已經形成,短期內難以打破,但其他乳企依然可以就細分市場逐個擊破。目前,廣西皇氏乳業依靠水牛奶細分市場的成功,在年初登陸資本市場。據悉,其他如重慶天友、寧夏夏進等區域品牌也在籌備上市。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