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獻縣陳莊鎮小漳村鴻泰種豬場建成的1000立方米沼氣池,不但每天吸收4立方米糞便,“吐出”300多立方米沼氣,還能產生近500度電。 據鴻泰種豬場負責人仝書生介紹,他從2002年開始籌建種豬場,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形成占地50畝、存欄4000多頭的較大型養豬場。豬場規模大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糞便清理,影響環境不說,每年僅存放豬糞就占了近4畝地。 針對這一問題,仝書生通過申請,由國家投資100萬元、個人投資20萬元建設1000立方米大型沼氣池。去年初冬,沼氣池建成并投入使用,基本解決了豬糞存放問題,改善了豬場環境,產生的沼氣還能用于豬舍照明。但這么大一個沼氣池,冬天每天產氣200多立方米,夏天每天產氣300多立方米,除了照明做飯外,還有大量沼氣被浪費掉了。通過查資料、找專家咨詢,仝書生想到了沼氣發電項目。 “豬場用電設備較多,常年用電要花費六七萬元,如果能用多余的沼氣發電,既可實現沼氣利用,又能節約用電成本,一舉兩得。”仝書生介紹說。 仝書生在網上查找相關信息,還到廣東等地考察,聯系設備和技術人員,今年投資13萬元建成了沼氣發電項目。仝書生告訴記者,根據測算,1立方米沼氣通過相關設備能轉化為1.6千瓦時電能,一天就能產生近500度電。這些“白撿”的電全部用于豬場照明、排風扇運轉、保溫及職工生活等,年節約用電成本5萬余元。 今年,仝書生還乘勢上了玉米種植項目,利用廢棄沼液灌溉和葉面施肥,種的30多畝玉米不但不生病,還比一般地塊長勢旺。“明年將擴大玉米種植面積,形成集養殖、沼氣、發電、種植于一體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展望未來時,仝書生充滿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