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食品制造業不同,未來中國乳業將面對更高的準入門檻和更嚴格的監管。9月2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這是繼今年6月衛生部乳品新國標實施后,由更高一級機構公布的監管細化方案,中小企業成為監管重點。 《通知》規定,地方政府要集中力量做好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檢驗,所有抽檢要隨機進行,不得事先告知企業,特別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檢查力度。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新規定特別強調中小企業監管有其合理性。“三聚氰胺危機中,第一波波及的主要是大企業,但后來的一兩年里,出問題的幾乎都是中小企業。現在大企業有財力來保證檢測設備、人力、技術投入,中小企業有困難,以至出現監管漏洞。”王丁棉認為,中小乳品企業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防止若干大企業壟斷市場,但它們的硬件更需要被規范。“如果中小企業達到不了新標準,在市場還沒淘汰它時,行政手段可以淘汰它,這對行業是有益的。”王丁棉說。 未來,乳業企業在新建項目時將接受更嚴格的核準。《通知》規定,新建和改(擴)建乳制品工業項目,要對起始規模、配套奶源基地、布局合理性和出資人條件進行審核,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已建乳制品工業項目,要于2010年年底前重新審核,達不到條件的將注銷生產許可證。 如果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還將需要建立電子信息追溯系統。目前,質檢總局正在研究以嬰兒乳粉為試點的電子信息追溯系統,這意味著乳品從奶源、采購、生產、出廠、運輸到銷售終端,全程都能被有效監管。2011年年底前,系統標準、法規將制定完成。 針對新增加的乳業規范與要求,王丁棉表示,規定越細,執行越容易。“美國2003年版本的乳制品加工標準,是很厚的一本書,規定的內容極細,包括工人該用什么消毒液洗手。國內也在向這個方向逐漸完善。” 奶站監管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兩年前的三聚氰胺危機,此后監管層與企業都將奶站奶源監控,作為其經營的重要一環。《通知》也對此做出要求,嚴禁向乳品企業、養殖場、奶農合作社之外的單位個人發放許可證;同時鼓勵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推動奶站標準化建設。已被責令關停的奶站,要封存并拆除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