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鴨子、生豬產業為主的"黑色"農業中,"宜良烤鴨"遍及全省各地州縣,已成為宜良的一張名片。據了解,2009年,"宜良燒鴨"入選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宜良縣鴨產業協會向國家工商局申報"宜良烤鴨"地理商標注冊工作。全縣直接從事鴨產業人員達到3萬余人,間接的都有2萬多人。如今,宜良養鴨產值達2.3億元,占全縣畜牧業產值的21%。整個鴨產業鏈產值實現了5.8億元的峰值。隨著"養鴨大縣"戰略目標的實現,宜良已形成集"種、料、管、防、訓、加、銷"于一體的優勢產業體系。生產方式由自然經濟方式改變成為了商品經濟方式;飼養方法由傳統型向科學型轉變;飼養規模從低水平、低效益、小規模發展到了高起點、規模化的"兩高一優";原來只抓縣內市場,現在開拓省內外大市場;改變了鴨產 業單一的養殖經濟,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方式。 隨著"五彩農業"的發展,宜良都市型現代農業已經初具雛形,無論是"白色"產業還是"黑色"產業,亦或是其它產業都一一走出了特色之路,彰顯宜良農業的不同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