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致病”沒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獨家專訪南京食安委 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此次“龍蝦門”調查工作的協調組織工作。26日上午,記者首先趕到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的羅漸接待了記者。 當記者問及事件的最新進展時,羅漸表示,目前還在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還不好說。“我認為作為媒體,應該客觀地去報道。”她表示,“我覺得這個消息一開始出來,是為了希望引起關注,但是你們可以去了解一下,南京一共消費了多少,真正發病的是多少,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她對記者表示,“你也不要去下結論,說肯定沒問題;但你可以把這些數據交代給大家,它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現在我們都在說的是,‘食用龍蝦疑似致病’。目前看沒有找到直接的關聯,但也沒有辦法排除。”她表示,“目前最新的消息,就是8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目前各個相關部門,都在緊鑼密鼓的做這個事情。” 而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食用龍蝦疑似致病”事件,對整個龍蝦市場的影響不大;但南京當地媒體的最新消息,以及記者實地探訪的情況,似乎并非如此。對此羅漸表示,“我們當時給出這樣的結論,是有相關數據支持的;數據在幾天之內,也可能會有變化。” 南京如何應對“龍蝦門”? 事情出來后,南京市政府成立了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其成員包括:市衛生局、市農委、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商務局、市藥監局,由市食安辦承擔具體協調工作。 由市衛生部門制定相關診療規范,并將積極組織好醫療救治工作,同時建立起相關病例的報告制度,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由市食安辦牽頭組織專家學者就食用龍蝦與橫紋肌溶解癥的關聯因素進行分析調查,盡早查明原因。市工商部門牽頭在全市開展龍蝦養殖、運輸、銷售、餐飲加工等各個環節的專項整治,以保證市民食用龍蝦的安全。 同時,各個環節的監管也有明確分工: 養殖環節:農林部門要牽頭進一步加強對養殖戶的日常管理和指導,定期檢查養殖戶的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重點查養殖戶是否使用違禁藥物,是否在飼料和投入品中違法添加違禁用品; 生產加工環節:質監部門要牽頭負責,加強對以龍蝦為原料的加工企業的日常監督檢查,重點查處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來路不明、死亡、變質龍蝦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物質的違法行為; 流通環節:工商部門要對經營龍蝦的主體資格進行審查,強化對流通環節的龍蝦監管,檢查經營單位是否落實進貨查驗制、索票索證制,強化經營戶的責任安全意識,督促龍蝦經營戶建立健全質量追溯、質量安全檔案制度,堅決打擊銷售來路不明、死亡、變質龍蝦的違法經營行為。 醫院 鼓樓醫院是南京最先收治橫紋肌溶解癥的醫院—— 諱莫如深“龍蝦門” 鼓樓醫院 想采訪,要衛生局同意 8月26日,記者剛趕到南京,就從當地媒體上得知最新消息:“前天(24日),鼓樓醫院收治了3個疑似病人。”當天下午,記者趕往鼓樓醫院。在該院急診科,記者向幾位醫生了解情況,得到的回復均為,“想采訪這事,首先要外宣辦同意。” 穿過一道鐵門,距急診科不遠的一幢深色小樓的一樓內,就是該院外宣辦。聽說記者前來采訪橫紋肌溶解癥的相關情況,該辦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表示,“我們好像沒有業務往來吧”,婉拒記者采訪。“現在事情都還沒有結論,媒體來采訪了這么多次,中央電視臺都來采訪了,該問的都問了,哪還有什么可以采訪呢?” 該女士表示,“現在想要采訪,必須得到衛生局的同意。”當記者向其表示想了解最新收治過的3位疑似病人情況時,該女士表示,“目前還沒有任何結論。橫紋肌溶解癥病例,目前醫院里也已經沒有該病的住院病例。”她同時向記者表示,“現在我們醫院每天接診量上萬例,有那么三例好像也不算多吧。” 記者一再要求采訪,該女士仍表示拒絕。 醫護人員 想采訪,要得到院辦同意 在急診科及外宣辦碰釘子之后,考慮到當地媒體稱三位病例“由于癥狀較輕,在門診治療后就回家了”,記者隨即又前往鼓樓醫院門診了解情況。“這三個病例,其實是在急診上掛的水,而不是在門診治療的,”一位護士告訴記者,“前一次有個病例比較重一些,至于有沒有住院,我不太清楚,應該屬于腎內科,情況你要自己去了解。” 不過在門診三樓,掛著腎科牌子的辦公室內,并無人應答。值班護士告訴記者,“今天腎科主任不在這邊。”并建議記者到住院病房找主任。隨后記者又趕到位于該院3號樓4樓的腎科辦公室,但醫生拒絕接受采訪,一位孫姓副主任表示,“現在已經有很多媒體過來問這個事情了。” 記者幾詢問相關病例的治療情況,他反復強調,“你還是要通過院辦同意,我們才能接受采訪。” 走訪 記者探訪時,正趕上該市場實行龍蝦登記制度第二天—— 惠民橋市場 龍蝦少了一半 “龍蝦門”已殃及其他水產 26日下午,南京下關區的惠民橋市場。這個隱蔽在偏僻巷落中的水產交易市場,因龍蝦中毒事件,成了報道關注的焦點。 事發后,為掌握南京市場上龍蝦的來歷及銷售去向,作為南京市龍蝦批發量最大的惠民橋市場,已開始實行龍蝦登記制度。這一舉措實施后,市場內的龍蝦上市量及成交量下滑。 攤販自己開吃攬生意 “出了事的人,查下去都說是從惠民橋出去的龍蝦,可我吃咋沒事?”記者假裝商販了解龍蝦的行情,市場內水產攤販徐先生,指著身邊正煮著的龍蝦說,一直以來,他都吃著自己售賣的龍蝦,哪怕是龍蝦中毒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他仍照吃不誤。 不過,對于龍蝦的臟,他并不否認。“清洗肯定要清洗,不洗得好看些,哪個愿買?”徐先生說,販回來的龍蝦,都要經過二次加工。這就如菜市場賣菜,菜販都要將不干凈的菜葉摘掉一樣,龍蝦中有一些缺腿身黑的,蝦販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清洗龍蝦的辦法。 當詢問用什么辦法清洗時,自稱姓徐的他,則沉默不語。被問急了,他也只是連稱:“你瞧,我吃都沒事,無論怎么洗,我的龍蝦絕對是安全的。”最后,該水產攤販坦言,這些日子他的生意并不好,為招攬生意,只好選擇自己開吃吸引人來買。 市場內避談小龍蝦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談洗蝦粉,在市場內,記者暗訪了10余個龍蝦攤販,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能用洗蝦粉洗蝦。 記者:“之前媒體上不是說惠民橋市場有人用嗎?” 攤販:“現在誰還敢用,中毒都說是我們洗出來的,哪個還敢?” 記者:“龍蝦咋這么臟?現在不洗嗎?” 攤販:“這樣才叫原生態,洗了別人就不敢買了,實在太臟就用清水沖一下。” …… 記者與市場內一攤販聊天中得知,龍蝦門之前,確如南京媒體所說的那樣,有龍蝦攤販用“洗蝦粉”洗蝦,而對于“洗蝦粉”到底是何物,攤販們多避而不談。龍蝦門事件中,中毒原因一度直指“洗蝦粉”,其后,洗蝦粉就從惠民橋水產市場銷聲匿跡了。 登記制催生路邊攤 “你要多少龍蝦?我這里沒有,不過可以帶你去提。”在惠民橋市場內,一攤主以為記者要買龍蝦,悄悄地告訴記者可以提到便宜貨。他指著建寧路方向的一片低矮的房子稱,一些龍蝦現存在房子中。他稱:“你不知道,這兩天市場要實行登記制,登記得那么詳細,我們怕有人吃了萬一再說中毒,那可就倒霉了。” 事實上,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自南京工商部門宣布對惠民橋市場龍蝦實行登記制度后,市場內的龍蝦量已大幅度減少。“多的時候,連市場邊都有賣的,至少四五十家,可現在能有20家正常銷售,就不錯了。”該攤主說,賣一份龍蝦,手續很繁瑣,要登記龍蝦數量、來源、銷售去向等,如不按規定登記,一律不準在市場內銷售。 對登記制度,該攤主有些郁悶,他稱,現在是否因龍蝦引起的中毒還未有個明確說法,萬一哪個吃了自己售出去的龍蝦因病住院,賣龍蝦的也難說得清楚。“到時就算沒用洗蝦粉洗,也得懷疑你洗了!”他說,出于這方面的考慮,很多攤主已開始停止售賣龍蝦。不過,按他的說法,就算不停止也難賣出去,很少有人買。 按照市場公布的數據,龍蝦交易量已然由原來的20多噸,幾乎跌至原先的一半,跌幅達5成。不過,按該攤主的指點,記者前往市場附近建寧路等一些路口發現,不少水產車上,有龍蝦低價兜售。看來,嚴格的市場登記制度,已然讓不少攤販想方設法逃避監管,開始前往一些路口打起了“游擊”。 龍蝦殃及其他水產 在市場內,記者發現,銷售受影響的,不單單是龍蝦。“通知說連其他魚也可能要登記,動物性水產品將列為常規監測項目,這么搞的話,螃蟹等銷量也易受影響。”一攤主稱,以前瀕死的魚還能低價售賣了,可現在,一些死魚啥的,多只好扔掉不敢賣了,盡管他們覺得,吃了也不太可能有事。 “一條大魚,四五十塊,扔了實在可惜。”該攤主稱,不扔怕賣出去后吃出了問題,再令其他水產品出個類似“**門”的話,那惠民橋水產市場可就會一蹶不振了。“還好是在龍蝦淡季出現的問題,要不然,我們遭受的損失會更大。”他稱,淡季不少人的生意不是以龍蝦為主。 該攤主稱,在龍蝦門風聲最緊的日子,不要說龍蝦,一天中,他連一尾魚都沒賣出去。“官方新聞發布會上,矛頭也直指惠民橋市場,我們遭遇著信任危機。” 他稱,無論跟顧客怎么解釋,顧客總擔心攤販在其他魚上,也會用洗蝦粉之類的清洗手段。他說,龍蝦門之前,每天都有不少市民乘公交前來買水產,可現在市場內,除了批發戶,很少見到市民購買。 記者 孟儉 臧曉松 文/圖 患者 后背酸疼,同事提醒后才知道 最后一頓她“中招”了 在鼓樓醫院四處轉了半天未果后,記者又趕到急診科輸液室“碰運氣”,希望能有所收獲。整個輸液室里,坐滿了掛水的人,護士們也往來穿梭,十分忙碌。一位護士表示,“現在好像沒有因為小龍蝦中毒來掛水的。”不過另一位護士提醒記者,“97號一個掛水的女的,好像就是吃小龍蝦出的問題。” 看到報道 “今晚吃最后一頓” 下午3點40分,在97號位置,孫女士正在翻看《明朝那些事兒》。書很厚,但她有足夠的時間去看完,因為每天她都要在輸液室坐4、5個小時。今年33歲的她是一名教師,8月24號中午出現癥狀后,就趕到鼓樓醫院檢查,她表示,“我就是吃小龍蝦后才來掛水的。” “我是在菜場買的龍蝦,回家做了吃的。”時間要回溯到8月23日上午,當時就已經有媒體報道稱,有市民因食用小龍蝦而引起了“橫紋肌溶解癥”問題。平時就很喜歡吃龍蝦的她,那天在南湖菜場買了龍蝦,晚上共有四個人一起食用。孫女士苦笑說,“我們晚上吃龍蝦時,還在討論,報紙上說龍蝦不能吃了,今天晚上是最后一頓了,以后不再吃了。” 后背酸疼 同事提醒才知“中招” 結果很不幸,孫女士的“最后一頓”,偏偏就“中招”了。 “說完這話后的第二天,“我的背部就開始酸痛了。”她回憶說,“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感覺有點惡心,反酸,想吐。我開始還以為是胃受涼了,吃了一顆嗎丁啉。”直到8點半到學校,她感覺還過得去。而時間不長,她“頭部以下,頸椎一直到腰部,整個背部就很酸很痛,人就站不直了,坐也坐不直,走倒是能走,但是很痛苦。”雖然心里很納悶,但她也沒把自己和“龍蝦門”聯系在一起。 中午吃飯時,同事看她走路姿勢奇怪,多嘴問了一句,“你昨晚是不是吃龍蝦了?”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也被龍蝦“暗算”了。 “當時報紙上說,第一批患者就是到鼓樓醫院來看的,我就過來掛了急診號。”醫生當初給的說法就是,“吃了小龍蝦后,造成肌酸酶升高”,然后就掛水了。“橫紋肌溶解癥這個診斷,是肯定的,當時我開假條時,醫生寫的就是橫紋肌溶解癥。” 患者懷疑 自己可能是第19例 孫女士第一張尿液檢驗報告單開出的時間,是在8月24日下午1點44分,上面的尿潛血一欄為兩個加號。據了解,一般出現尿潛血,要考慮腎臟的問題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可能這一項,就是他們說的醬油尿吧。” 8月25日這天,邊掛水邊看報紙的孫女士得知:前一天的新聞發布會開了一半,就有人收到短信,又加了一名病例——那是南京宣布出現的第19例“龍蝦門”疑似病例。 “我看報紙時還尋思,這個病例是不是就是說的我呢?因為按照時間段來說,應該是我。”8月24日下午5點開的發布會,“我是8月24日中午來的醫院。”她表示,“我一來的時候,醫院就登記了我的個人信息,以及在哪買的龍蝦,一來就登記了。”而她的一張血清檢驗報告單,是醫院在下午2點44分開出的,與發布會召開的時間僅隔2個多小時。 “我其實也在懷疑,可能不止19個疑似病例。”孫女士也有些疑慮,“我現在也在想,報紙上說的第19個,不一定就是我。”她有自己的理由,“當時報道說的是,新增的那個是住院了,而我只是每天來掛水。”她認為,自己也可能是19例以外的病例。 過敏體質 四人同吃只有她中招 “每天掛水一般要花4、5個小時。”到8月26日,已經掛了三天她指著頭頂的輸液袋,“這四袋都是我要掛的水。”而在第一天時,她掛了多達6袋。“每天來醫院以后,就是先抽血,看血液里面肌酸激酶的含量,然后就是掛水。”現在她手里已經有一摞檢查的單子,每天都要進行血清檢驗和尿液檢驗。 不過孫女士表示,“我好像不算是重的,重的都腎功能衰竭了,而我只是腰酸背痛。”在第一天掛完水之后,她的癥狀“就基本都消失了。”唯一稍微讓她郁悶的是,掛了3天的水之后,“還感覺渾身有些疲勞。” 她也不知還要掛幾天水,“醫生說要血液各項指標降到正常,才可以結束。”而現在正在掛的,“醫生跟我說主要就是生理鹽水。沒有藥,就是水。”目前,關于自己致病的成因,孫女士還沒有得到定論,“我自己有醫保,就當我自己吃壞東西了吧。” 不過孫女士坦言,“講老實話,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吃了有洗蝦粉的龍蝦,才出問題。因為當時一共有四個人吃龍蝦,但只有我自己出了問題。”她同時告訴記者,“我偏向于過敏體質,以前也有過敏性蕁麻疹,這個我承認。”隨后,記者又趕到該院檢驗科。醫生看了孫女士最新的檢驗單以后表示,“現在基本好了,”他表示,“最近沒有發現新進病例。” 追問 南京開始實行的水產登記制,盡管給市場帶來了沖擊,但一定程度上也讓市民消費得明白了—— 揚州水產交易可否“登記”? 自“龍蝦門”事件后,為掌握南京市場上龍蝦的來歷及銷售去向,作為南京市龍蝦批發量最大的惠民橋市場,已開始實行龍蝦登記制度。盡管這一舉措,令龍蝦市場上市量驟減,但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民心,至少老百姓吃的東西,能找到是誰賣出的。 調查—— 商販稱登記制揚州還沒 “登記?我們沒那么做,賣到了哪里,誰知道哦。”近日,記者就南京市場登記制度,聯系揚州水產市場的一商販咨詢,得知他們并未實行登記制度。“來批發的多是水產販子,他們賣往哪里我們也不清楚。”該商販稱,龍蝦連產地都很少有人問及。 該商販稱,事實上,揚州市場內的龍蝦,也多是從南京進貨的那幾個地方運來的。“邵伯產的龍蝦?產的龍蝦連他們鎮上飯店用的都不夠,多數還是要從外地運來。”該商販說,目前水產市場,也就是敞開式經營,拉來的水產,只在交易中借助管理方完成。 借鑒—— 揚州可否實行登記制度? 揚州水產市場內一商販透露,在龍蝦、螃蟹銷售旺季,一些剛死的蝦蟹常被一些商販收集起來放入冷庫。“經常是放一陣子,找個時機就賣掉了,哪怕是賣給別人吃,也比扔了強。”他稱,可要是真實行登記制度,那平時水產中一些死的水產,要售出去可就難上加難了。 “實行登記制度,問題水產、死物回收機制也應跟得上。”該商販覺得,如果回收機制跟不上,還是容易使得問題水產、死物等再流向市場。采訪中,不少水產商販覺得,如揚州也實行登記制度,確實可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市場,但也意味著,一旦出了問題,難逃責任倒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