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奶生產方面,阿根廷可謂是得天獨厚,遼闊的土地、適宜的氣候以及扎實的傳統牧業基礎給了牛奶生產業很大的發展空間。阿根廷也是牛奶消費大國,每年每人平均消費200公升牛奶,其中包括他們吃的奶酪、喝的牛奶酸奶以及各種阿根廷特色以牛奶為原料的調味醬料。所以,阿根廷對牛奶的生產和質量監控十分重視。從生產環節的第一步--奶牛的質量就開始有嚴格的監管。在阿根廷有15000多個奶牛農場,奶牛數量超過150萬頭,向阿根廷900多家奶制品公司供應原奶。阿根廷的奶牛主要是黑白花的荷蘭奶牛,由于阿根廷地廣人稀,有足夠的空間放養奶牛,所以飼養方式是散養,而且在牛圈中保持通風和清潔。每兩個月,奶牛們要接受一次全面的體檢,一旦發現病牛,馬上會被隔離。現在阿根廷大部分農場的擠奶過程已經自動化了,更加衛生,牛奶不用經過人手而是直接輸到奶罐中。鮮奶擠出后的溫度和奶牛體溫相同,是37攝氏度,這種溫度最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擠出的牛奶會迅速冷卻至4攝氏度,并且灌裝在大桶中密封冷藏,在當天裝載上貨車,運到牛奶加工廠。而擠完奶后,所有使用的器具都要在75度以上的熱水中消毒,這樣才算是完成了原奶的生產過程。阿根廷全國奶制品質量監督委員會在各地的辦事處會定期檢查各個農場的衛生情況,給予評級,其中最高等級是“無害原奶”,凡是使用這一等級原奶的牛奶商可以在盒子上印上一個特殊的標志,讓消費者放心。當原奶進入工廠后,將經過過濾、勻質、殺菌、除膻味、高溫蒸餾等方法進行處理,然后灌裝成盒或者加工成其它奶制品。 在牛奶質量監督方面,阿根廷的特點是“政府弱,民間強”。阿根廷是一個傳統的農牧業國家,從歷史上積淀下來了良好的行會傳統。阿根廷有四大農業團體和各類農業加工的行會組織,他們一般都會制定嚴格的質量監督制度來保障阿根廷牛奶的品質,一旦出現問題,將由行業協會進行處理,受處理的企業和農場會因此失去多年在這一領域累積下的傳統地位,所以,為了在行業中立足,原奶生產者和牛奶加工者都會嚴把質量關。現在,阿根廷政府也開始加大奶制品的管理力度,全國奶制品質量監督局希望能在今年出臺全國統一的奶制品質量標準,來取代現在各個行會的標準,更好的把牛奶質量管起來。 阿根廷牛奶也不是沒有出過問題。在去年,某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中被查出沙門氏菌超標情況,事情查明后,聯邦法官下令沒收所有該品牌庫存的這類奶粉,而且勒令超市迅速將此奶粉下架,損失由廠家負擔。由于這種奶粉還出口到智利等鄰國,阿根廷政府還緊急向鄰國通報情況,呼吁停止食用這種配方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