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作為河南畜牧業界知名的企業家,但是高翔給人的印象總是低調、沉穩,從來不擺架子,很少穿板正的西裝,很少出入奢華的場合,甚至不喜歡在媒體上亮相。 先是在學校創辦第三產業,后來干脆辭職下海創業,10年來一直堅持做飼料,終于成就了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專業化飼料集團。 ●大學老師為校辦工廠養豬 高翔大學畢業后留校當了老師,但創業大潮的興起,讓他有些動心,而學校辦三產剛好給了他嘗試的機會。 1985年,從南陽鎮平農村走出來一個普通青年,背著簡單的行李,走進了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的校門,開始了求學生涯。他就是高翔。 1988年,高翔大學畢業,由于成績突出留校任教。教書之余,他買了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認真學習,看到有關創業的報道就仔細閱讀。他說教書育人是好事,但按部就班時間長了容易沒激情。 剛好當時國家政策鼓勵學校創辦第三產業,鄭州牧專也想辦三產,或許正是看中了高翔骨子里的“不安分”和辦企業的潛質,學校領導安排他專門做三產。他先后擔任過學校校產處副處長、校辦養殖場場長。 上任伊始,高翔和同事們商量準備搞養殖,后來他們看到國家推行菜籃子工程,就養起了豬、雞。他們的選擇正好順應了形勢。幾年下來,校辦工廠為學校貢獻了幾百萬元的利潤,鄭州牧專成為河南所有高校中三產搞得最好的學校。1996年,學校給高翔和幾位同事發了幾十萬元的獎金,《河南日報》還用頭版頭條報道了此事。 ●下海創辦自己的飼料公司 1998年,高翔和幾名同事下海創辦了飼料公司。產品生產出來了卻沒人買。高翔就背上飼料,到農村養豬戶家里推銷。 當時,國家政策鼓勵科技人員下鄉為農民服務,雖然在校辦工廠干得很好,但由于體制原因,很多事情自己說了不算,高翔就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干點事。看到農村養豬戶挺多,他和幾位同事又是學這個專業的,自己單干開公司應該是有前途的。 沒想到,產品生產出來后,由于沒有知名度,經銷商不買賬,沒有人肯經銷。大家一籌莫展,最后,高翔想了個辦法,說城里沒市場咱就下鄉,不管是領導還是職工,大家都要出去推銷,生存第一。 大熱的天,高翔背著幾十斤飼料,跑到農村,打聽哪里有養豬大戶,然后找到人家,讓人家試用他們公司生產的飼料。看著一個陌生人,背著一大袋飼料搞推銷,農戶們生怕他是騙子,沒有人愿意搭理他,更沒有人讓他進門。 高翔就拿出工作證讓人家看,說自己現在研制出一種新飼料,免費讓養殖戶試用,效果不好了還賠錢給大家。他的真誠換來了信任,人家同意試用。結果效果出奇的好,農民養豬的成本低了,出欄期縮短了,效益好了,大家都愿意買他們生產的飼料了。 ●飼料大王不愿轉行賺快錢 高翔成了河南的飼料大王,很多人都勸他做房地產、開礦山,做賺錢快的生意,但他都回絕了。 農民最講實惠,在示范效應的帶動下,牧鶴飼料越來越暢銷了。2001年,高翔把企業搬到了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備升級換代。從1998年至今,通過銷售其產品而走向致富之路的經銷商已達上千家。 現在,高翔的飼料生意越做越大,并且延伸到了獸藥等相關行業,牧鶴已經成為中原地區規模最大的飼料集團,進入全國飼料行業三十強,年產值10多個億。好多人都勸他,做飼料多辛苦,利潤還非常低,不如去做房地產,那樣賺錢快,或者去開發礦山,來錢也快得多。 但高翔一口回絕了。他說:“我的專長和畜牧業有關,現在我也算干成點事了,因為我是看中這項事業,多困難我都去做。我的期望值不高,做飼料就一直做下去,不會因房地產賺錢就去搞房地產或其他行業,我不可能跨行業做事。” 對于這份心愛的事業,高翔很執著,他說:“飼料行業是一個很偉大的行業,如果能把飼料做好了,農民能得到更好的服務,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別人不做,我也堅持做下去。” ●我們不想上市 別人勸他去上市融資,但高翔卻說:我是實實在在地做企業,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這么多年來,高翔既沒有申請國家的優惠免費政策,也沒有一分錢的貸款。有人說他古板,不開竅,因為他做的是國家鼓勵發展的行業,僅優惠政策一項,每年都有不少資金扶持和稅收減免。 但高翔卻說,我們貸款是很容易的,因為信譽好,好多銀行找上門來還提供很多優惠措施,但是貸款發展我心里不踏實。飼料行業是為農民服務的,一貸款就會有利息,價格就高了。農民不容易,必須給他們讓利。 企業發展壯大了,總部已經搬遷到上海浦東,在全國也有了十幾家分廠,年銷售額在河南飼料行業名列前茅。政府有關部門勸高翔去上市融資,說這樣發展會比較快,但他說牧鶴現在沒有上市計劃。“我們一直是現款銷售,供應商是每周付款,原料一周內基本變成了飼料,只需要投入固定資產。現在集團不缺資金,每年形成的利潤就可以滿足建2個~3個分公司的需求。我們是實實在在地做企業,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2007年12月,牧鶴集團新招了一批研究生。實習結束后,這些研究生和高翔聊天談感受。當時正值寒冬,他一個人在辦公室辦公的時候沒有開空調,等到幾個研究生進去后,看到大家的鼻子都是紅的,高翔就問:“你們冷吧?”然后就把空調打開了。 那一刻,這些研究生很感動,他們說到過一些企業,卻從來沒有見到這么沒架子的老板,大家一致決定留下來工作。 除了引進高級人才外,高翔自己還在清華大學報了一個國際化企業領袖班,又到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學習,學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識,也結交了一些不同行業的朋友。他說自己今后還要去聽課,學會怎樣當老板。(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