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簡稱“國家發改委”)29日表示,中秋節(9月22日)前后,中國將逐步進入豬肉消費旺季,豬價將保持回升勢頭,但由于供應有保障,生豬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據國家發改委監測,生豬價格已經連續7周保持上升態勢,生豬飼養重回盈虧平衡點之上。國家發改委網站新聞稿稱,豬價回升之后,預計生豬飼養效益逐漸好轉,有利于保護生豬生產積極性,進而有利于穩定明年的生豬供應和價格。 國家發改委稱:“由于能繁母豬占生豬存欄的比重達10.7%,仍高于9%~10%的正常水平,預計后期生豬供應是有保障的,生豬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豬肉價格上漲進而推動食品價格上升歷來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的主要動因之一。業界普遍認為,下半年食品領域的豬肉和蔬菜價格變動,將構成推高CPI的新漲價因素。有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CPI同比上漲2.6%,全年目標是3%。 數據顯示,7月21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2.23元,二等黃玉米批發價格為每公斤2.02元,豬糧比價為6.05:1,重回6:1的盈虧平衡點之上。 去年冬至以來,中國生豬價格持續走低。豬糧比價降至5:1,生豬生產全面虧損。今年4月初以來,中國監管部門在多個庫點分期分批啟動了中央儲備凍肉收儲工作,以穩定豬肉市場價格。從實際收儲效果看,發揮了較好的效果。據農業部統計,6月底,全國生豬存欄4.37億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680萬頭,比去年12月底分別下降6.9%和4.7%,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4%和4.1%。生豬供求關系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