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舉行的湖南省生物發酵床養豬經驗交流會透露,隨著一項生物發酵床養豬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湖南省已有2300多個豬場實現了“零排放”。 記者在湘潭市佰霖生豬合作社的養豬場看到,整個豬舍不見任何糞污,也聞不到普通豬圈常有的臭味,每欄30頭生豬在一個“床墊”上盡情嬉戲、拱食。豬場負責人說,豬在“床”上蹦,膘兒長得快;豬糞“零排放”,環境大改觀。 省畜牧專家張光輝介紹,所謂發酵床,就是根據生態學原理,把稻殼粉、木屑等和發酵菌按一定比例,在豬圈里鋪成70厘米左右厚度的“床墊”。豬糞尿直接排泄在發酵床上,利用生豬喜歡拱食的習性,加上人工輔助翻耙,使豬糞尿和發酵床的墊料混合發酵,充分分解和轉化其中的有機物質,達到污染物“零排放”、豬肉品質高的效果。 近3年,湖南省畜牧部門引進推廣生物發酵床技術,在瀏陽、湘潭等生豬主產區辦點示范,推廣到2300多個豬場,共新建、改建生物發酵床103萬平方米。 據專家介紹,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采用自由采食、自動飲水,不需清糞、洗欄,節省了大量人工,故被俗稱為“懶漢養豬法”。與傳統水泥地面豬欄相比,發酵床養豬環境接近原生態自然環境,豬不斷地翻拱墊料,懶豬變“勤豬”,長得快,肉質也好。佰霖生豬合作社的養殖記錄表明,該技術可節水80%左右,節省勞動力40%以上,生豬可提前10天左右出欄,每頭豬的綜合效益提高5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