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開始,全國生豬價格連跌3個月,生豬養殖戶再度遭受打擊。春節期間本是豬肉消費旺季,但生豬價格卻不升反降。從2009年12月份開始,豬價一改11月的上漲態勢,步入下行軌道。根據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3月3日全國大中城市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為每千克10.46元,比2月初下降7.2%;豬糧比價為5.5:1(豬糧比價的政府警戒線),比2月初下降7%,顯著低于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 在連續4周低于6:1這個豬糧比價平衡點的情況下,3月12日,國家發改委指出將“適時采取收儲等措施加強市場調控”。去年,發改委等六部委發布了《防止生豬價格過低下調預案》,其中規定“當豬糧比價連續四周處于6:l~5.5:1之間時,將根據市場情況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凍肉儲備,并著手做好實施二級響應的前期準備工作”。 直到4月13日和20日,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農業發展銀行先后兩次公開競價收儲中央儲備凍豬肉,隨后不少省份凍肉收儲計劃的陸續啟動,使得市場豬肉價格持續小幅回升,豬價出現止跌回暖跡象。從全國范圍來看,豬價穩步回升,其中北方漲勢強于南方。其中,東北地區生豬養殖效益已進入保本區間;華北、華東、華南地區仍處于虧損狀態。 但有關專家表示,目前發改委即使不出手,豬價也將回調,畢竟現在豬價已經見底。國家在豬價處于最低谷的時候才啟動收儲,一是鑒于可以讓措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給予市場更多信心。 下一步的豬價走勢 總的來說,在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的情況下,生豬價格卻持續下跌和低位運行,這主要是由于供求關系的失衡造成的,而疫病只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因此,生豬價格真正反彈必須要等到生豬存欄結構調整到合理區間才能實現。 去年12月份豬價就開始下降,至今連續下跌時間長達近4個月。但是到今年2月份養豬還有盈利,因此養豬戶仍然持續補欄,直到3月份補欄熱情才降低。目前看來,由于疾病造成的提前集中出欄早已結束,而被動壓欄也基本消化。綜合看來,目前豬價已經基本探底。下一步影響豬價的因素也就變為:由年初補欄造成的后期生豬出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增加對豬價的影響。根據養豬周期,這意味著8月份之前的商品豬供給都不會減少,直到8月份,生豬價格才可能因供給關系變化真正反彈。 另外,豬場和養殖戶會趁豬價低位運行期間進一步淘汰生產性能較差的能繁母豬。同時由于前期仔豬價格顯著回落,使得當前仔豬價格正值近三年的最低水平,養殖戶的仔豬采購成本將明顯低于前兩年,這也將吸引部分養殖戶再度補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仔豬價格的回升也將減少能繁母豬養殖的虧損幅度,穩定能繁母豬的存欄水平。因此,從第三季度后,能繁母豬的過剩存欄進一步消解的情況下,能繁母豬存欄結構也將進一步合理,隨著秋冬豬肉消費的提振,生豬供求關系將逐步合理,豬價可望進一步提升。 今年我國西南省區發生特大旱情,但由于西南不是主要的糧食產區,因此旱情對飼料原料及飼料價格影響不大。但相比旱情,華北地區耕地積溫不足(因今年北方冬季偏長)將更值得注意。盡管今年全國玉米的播種面積比去年增加3%左右,但寒冷將導致玉米難以播種或是春播玉米播種后出苗不佳,從而導致減產。去年東北玉米減產已導致國儲大量放儲,所以倘若今年華北玉米減產,今年玉米價格或將延續漲幅,高位運行,也將增大養豬成本。至于養殖成本的增加能不能轉移到生豬價格上去,還存在比較大的變數,養豬利潤能否因此提高,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