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沒有什么能比得上給兒童提供牛奶更重要的了”;溫總理在講話中談到:“我有一個夢想,讓每個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牛奶。” 然而,作為世界上第三大產奶國,由于荷斯坦奶牛適合在干燥寒冷的北方發展,南方缺乏自己的奶源基地,中國一直存在“北奶南調”的狀況。 印度作為世界第一大產奶國,其中水牛奶產量占其牛奶總產量的55%左右。而中國沼澤型水牛約占世界80%以上,基本分布在南方各省。若大力發展水牛的乳用功能,引進印度、巴基斯坦等河流型水牛,與中國沼澤型水牛進行雜交,用于品種改良,則能有效的改變“北方產奶,南方消費”的被動局面。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孟慶翔 湖北水牛資源豐富,現有存欄近200萬頭,其中能繁母水牛近80萬頭。如果全部進行品種改良用于產奶,五年后可得到100萬頭奶水牛,每頭奶水牛年產奶量平均達到1.5噸以上,總產量將達到150萬噸,社會經濟效益將超過100億元,如再進行深加工,社會經濟效益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還可以帶動加工、飲食等行業,是促進財政增收的朝陽產業。 --湖北省畜禽育種中心主任彭開華 凍精的制作 “等下,等下,給車身消個毒再進去”,3日,采訪的車子剛剛駛進湖北省種公牛站,門口站崗的大爺就拿著消毒管道對準車身熱情地招呼起來。 一個扎著馬尾辮,穿著樸素的女孩笑語盈盈地站在門口迎接我們。一打聽才知道,她叫楊華,去年剛剛從華農動物科技專業碩士畢業,在這里參與奶水牛品改的凍精制作。 在楊華的帶領下,我們前往公牛配種基地。換上白色制服,穿上黑色套鞋,經過10秒的自動噴霧消毒,穿過一片綠地,終于看到一頭頭如大象般健壯的公牛。“我們這里有16頭河流型水牛種用公牛,新引進的8頭還在訓練調教采精過程,另外8頭都在正常的工作;這兩頭是母牛,主要用于吸引公牛發情。”在一個個鐵柵欄前,楊華一一向記者介紹著。 到達凍精制作室,楊華從采精員手中接過剛剛采取的精液,看顏色、觀察精子活力、分次分批稀釋精液、平衡溫度,到最后用細管分裝,一次次檢查,一遍遍核對,每一步都是小心謹慎,楊華將一個女孩子嚴謹細致的優點全體現在工作中。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六點,第一批凍精成品終于成功地分裝到了送往各地的液氮罐中。 人工受精 4日下午,從省公牛站出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荊門市沙洋縣五里鋪鎮白虎村。幾個大而干凈的牛舍映入眼簾,兩排水牛齊整地站在牛欄里,吃草的吃草,喝水的喝水,十分閑適。 在牛圈旁的配種操作間里,高級畜牧獸醫師許成龍小心翼翼地從液氮灌中取出一支凍精管,在水中搖晃解凍,而后剪開凍精管兩頭,滴上一滴精液在顯微鏡的玻片上。將精子活力達到要求的凍精管放在一根細長的輸精槍前端,注射到本地正處于發情期的母水牛體內,只要受孕成功就可達到品種改良的目的。 牛奶的生產 5日清晨,和煦的陽光透過樹影散落下來。在廠房一個安靜的角落,工人們正在門口給一頭頭奶水牛清潔身體。房間里,工作人員用溫水輕輕擦拭水牛的乳頭,接著用吸奶器擠奶,不一會機器的另一端就可看到乳白的牛奶溢出。門外,奶牛們正在排隊等待擠奶。 中午時分,擠奶房里已生產出兩小桶牛奶。經過煮沸消毒,記者十分幸運地喝到了第一杯無添加的新鮮純水牛奶,奶香淡淡,口感甘甜,暖胃更暖心。 據公司總經理羅九松介紹,作為湖北“奶水牛試點縣”,從母牛配種、牛奶生產、加工、銷售,沙洋公司化運作小有規模。目前存欄水牛280頭,經過品改生產的奶水牛40頭,經過品改的小牛可以賣到2000多元。這些奶水牛每天產奶6公斤,市場價值每公斤5元。一頭奶水牛在產奶期可以產8個月的奶,在一個泌乳期可以給農戶帶來約8000元收益。 役用到乳用,水牛“再就業”之路漫漫 隨著農業機械化進程加快,水牛面臨“失業”危機。變役用為乳用,卸下犁耙的水牛“再就業”,湖北這一新型產業的發展之路漫漫。 何出此言,原因有三。 一是湖北省本地水牛雖多,但產奶量相對較低,僅為荷斯坦奶牛產量的一半,如果不進行品種改良,入不敷出。 二是湖北奶水牛品改步伐緩慢。由于各地基層罐點條件簡陋,技術人員流動頻繁,農戶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對水牛的品種改良有心無力。目前,全省近1000多個鄉鎮,而品改罐點不到300個,年凍配改良的牛只有10多萬頭,僅相當于河南省一個市的凍配量。 三是產業鏈分散,缺乏規模化養殖。由于起步早,政府政策引導力度大,專項扶持資金充足,廣西、云南、廣東等水牛大省,奶水牛成為當地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廣西在上市龍頭企業帶動下,發展“公司+協會+小區+農戶”、“公司+養殖小區+農戶”等模式;廣東水牛奶的深加工產品“雙皮奶”,不僅暢銷本地,滿足本地市民需求,還出口國外、香港澳門等地。 三條原因,說到底,就是成熟產業鏈條的建立。優良的公牛種源的引進、產品的開發、市場的開拓、品牌的培養和風險防范能力,湖北均處于一個起步階段。“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開發和培育潛在市場,對產業鏈各個薄弱環節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是發展的核心要素。”湖北省公牛站站長梅俊如此強調。“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這是對牛的品格特有的贊譽。那么,利用“凍精改良”技術,促使湖北水牛走出“深閨”,將優勢資源轉變為優勢產業,讓湖北人每天喝到本地新鮮的水牛奶,讓養殖戶享受到“小投入,大收獲”的轉型快樂,才是高科技反哺人民最大的實惠。 摘自:湖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