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水產品貿易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嚴重受阻,但在各級部門的努力下,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內水產品出口大幅下降的勢頭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呈現出了穩步回升的趨勢。并且,伴隨著今年南方水產品出口壁壘增加,國內出口類水產品養殖企業積極尋找新的消費市場,從而出現了鰻魚以及對蝦等出口類水產品轉向內銷市場的“新氣象”。不過,我國羅非魚在內銷市場的開拓面較為有限,但全球經濟復蘇下,近階段我國羅非魚出口情況已較2009年年初明顯好轉。具體分析如下: 一、 去年對蝦出口量雖下降,但出口額下將反升 在2009年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國內南美白對蝦的產量出現了明顯下降,推動了對蝦價格呈現高位趨升格局;且產量下降的格局也是的出口水平有所減少: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1—11月,我國共出口對蝦約16.5萬噸,同比減少7.5%。近階段華南地區可出塘的大規格南美白對蝦數量十分有限,而降溫氣候造成了部分地區出現蝦病現象,使得當地可出塘蝦數量進一步減少,養殖戶的惜售心態也較為強烈,根據JCI了解,目前廣東陽江地區的40尾/斤的南美白對蝦價格為24元/斤,較上周上揚5元/斤。當前華南不少對蝦正處于關鍵養殖期,養殖戶普遍期待在春節期間將蝦出塘。 二、 2009年鰻魚和對蝦“出口轉內銷”形勢喜人 鰻魚和南美白對蝦作為我國重要的出口類水產品,在2009年其銷售格局卻發生了變化,逐步減少了對出口市場的依賴,轉而開拓內銷市場。根據JCI了解,近幾年來國內南美白對蝦的內銷持續保持增長水平,增長幅度保持在每年20%—30%;而2009年我國鰻業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菜鰻的內銷數量翻番,并推動鰻魚價格突破6萬元/噸的近年來的高價。所以,鰻魚和對蝦的“出口轉內銷”的銷售格局變化是南方出口類水產品的“新氣象”。 三、 全球經濟形勢復蘇推動華南羅非魚出口略有好轉 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作為羅非魚主要進口國的美國在中國市場采購羅非魚的數量顯著下降;而和鰻魚、對蝦不同,羅非魚在中國內銷市場的需求較為有限,內銷市場難以進一步拓展,所以2009年前三季度羅非魚的價格十分低迷。不過,自2009年四季度開始,隨著全球經濟有所復蘇,美國對于羅非魚的進口出現了一定恢復,拉動了國內羅非魚的消費。根據JCI了解,當前廣東珠海地區的大規格羅非魚的價格在3.7—3.8元/斤,在去年投放的羅非魚產量明顯減少的格局下,業內普遍預計2010年一季度國內羅非魚價格有望繼續上升。 總體來說,對于南方出口類水產品市場而言,“出口轉內銷”的銷售格局無疑有利于減低對出口市場的依賴,并有利于出口類水產品的穩定發展,預計2010年上半年我國水產品出口有望繼續恢復。不過,根據JCI了解,目前國內鰻魚養殖戶以及羅非魚養殖戶的投苗意愿都相對偏低,這或將影響今年我國鰻魚以及羅非魚的產量。此外,對于華南對蝦市場而言,近期較長時間低溫天氣對養殖的影響也值得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