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球首線蟲病
球首線蟲又稱鉤蟲,屬鉤口科球首屬的多種線蟲,寄生于豬的大腸。 一、蟲體特征與生活史 本屬蟲體粗短,口孔呈亞背位,外形有角質環。蟲卵為卵圓形,灰色,卵殼很薄。長溝球首線蟲,雄蟲長7毫米,雌蟲長8毫米,口囊內無齒。薩摩球首線蟲雄蟲長4.5—5.5毫米,雌蟲長5.2—5.6毫米,口囊內有兩個齒。椎尾球首線蟲雄蟲長4.4—5.5毫米,雌蟲長5—5.7毫米,口囊內有兩個亞腹齒。其發育史可能與其它鉤蟲相似。 二、臨床癥狀 表現進行性貧血,腸卡他,嚴重感染時消瘦、消化紊亂,糞黑色,發育受阻。 三、病理變化 尸體消瘦、貧血、水腫、腸粘膜有時有出血點和潰瘍,有附著的蟲體。 四、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糞便檢查(漂浮法)可發現蟲卵。拉稀時或用輕瀉性瀉劑或飼料,可在糞中見到蟲體。在臨床診斷中應注意與腸卡他、豬結節蟲、姜片吸蟲、鉤頭蟲等病鑒別。 五、防治措施 搞好圈舍及環境衛生,豬糞堆積發酵滅卵。有計劃定期驅蟲,在治療可用: 1、噻苯唑每千克體重50毫克/次,每日1次,連用3次。 2、丙硫咪唑,每千克體重20毫克/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