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年底,山東的多寶魚(學名大菱鲆)養殖戶經受了一場“禁藥風波”,養殖戶“跳樓價”拋售多寶魚但卻無人問津,很多養殖戶被迫停產轉行。三年過去了,如今多寶魚市場如何?昨天,記者探訪得知,目前多寶魚市場的價格和銷量全面回暖,給堅持下來的養殖戶們帶來了他們所期盼的收益。 比三年前賣得還多 “魚的口味不錯,現在大家都很注意健康養殖,很好賣,比出事之前賣得還多,一天至少五百斤。”昨天下午,南山市場多寶魚批發大戶高老板告訴記者,三年前發生了“禁藥風波”后,多寶魚的銷量一下子由每天四百多斤到無人問津。經過三年的行業洗禮,現在多寶魚的銷量比三年前還要火,主要都被各大酒店買走。 高老板告訴記者,目前多寶魚進入收獲期,是產量最大的時候,零售價格現在每斤35元,已維持了兩個多月。據了解,目前全市每天多寶魚銷量在2000斤左右,今年最高零售價達到每斤40元左右。 養殖密度降低一倍 “多寶魚高峰時,每斤接近200元,同樣的池子,養殖戶可以養1500尾魚,現在只養800尾,密度降低近一倍,魚的體質自然就增強了。”膠南多寶魚養殖戶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他們通過降低養殖密度、提高海水含氧量來提高魚的健康水平,有的養殖戶甚至專門購買設備來提高水的含氧量,魚的品質也不斷提升。據了解,對于多寶魚的養殖風險,養殖戶惟一擔心的就是地下水問題。多寶魚養殖用的水一般是抽取地下35米的地下水,鹽度在千分之18到19,而多寶魚最適應生長的鹽度范圍是千分之18至26。養殖戶擔心隨著地下水不斷被抽取,以后地下水抽取會越來越難了,目前有的養殖戶已開始在海底打井抽取地下水。 每20天檢查養殖池 “漁業部門檢查得可嚴了,有時候養殖池的柜子都要看一下,看有沒有違禁藥物。”養殖戶劉先生告訴記者,現在經常有執法人員到養殖場來檢查,包括用藥等多方面的情況。 據了解,漁業部門每年都組織實施專項執法行動,平均每20天左右,就組織一次水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對發現使用如氯霉素、硝基呋喃等違禁藥物的養殖戶,進行嚴管重罰,并對不合格產品予以銷毀。 引進野生原產種魚 昨天,記者電話采訪了遠在廈門的雷霽林院士。作為“多寶魚之父”,黃海水產研究所的雷院士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承擔農業部鲆鰈類行業專項科研項目,其中包括提高多寶魚的種質問題。近日,項目從歐洲的多寶魚原產國,引進了一批野生多寶魚,目前正在培育階段。雷院士稱,眼下多寶魚的養殖已進入理性科學養殖階段,養殖戶不會大面積跟風養殖。預計未來幾年,多寶魚養殖市場會較平穩。 摘自:青島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