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鋅缺乏癥 【概述】 鋅缺乏癥是飼料中鋅含量絕對和相對不足所引起的一種營養缺乏癥狀,又稱皮膚不全角化癥。該病是一種慢性、非炎性疾病,臨床上主要以生長緩慢、皮膚角化不全、繁殖機能障礙及骨骼發育異常為特征。本病發病率高,但一般無死亡。 【病因/病原】 (1)由于飼料中鋅含量不足所引起,我國北京、河北、湖北、湖南、陜西等省市缺鋅面積達30%以上,華北平原大片土地缺鋅。 (2)主要是因為其它因素干擾鋅的吸收利用,如機體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特別是慢性胃腸疾患時,可妨礙鋅的吸收,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高等。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病理學】 【病理學圖】 【癥狀】 豬只生長發育緩慢乃至停滯,生產性能減退,繁殖機能異常,骨骼發育障礙,皮膚角化不全;被毛異常,創傷愈合緩慢,免疫功能缺陷以及胚胎畸形。病初便秘,以后嘔吐腹瀉,排出黃色水樣液體,但無異常臭味,豬只腹下、背部、股內側和四肢關節等部位的皮膚發生對稱性紅斑,繼而發展為直徑3-5毫米的丘疹,很快表皮變厚,有數厘米深的烈隙,增厚的表皮上覆蓋以容易剝離的鱗屑。臨床上動物沒有癢感,但常繼發皮下膿腫。病豬生長緩慢,被毛粗糙無光澤,全身脫毛,個別變成無毛豬。脫毛區皮膚上常覆蓋一層灰白色,嚴重缺鋅病例,母豬出現假發情,屢配不孕,產仔數減少,新生仔豬成活率降低,弱胎和死胎增加。公豬睪丸發育及第二性征的形成緩慢,精子缺乏。遭受外傷的豬只,傷口愈合緩慢,而補鋅則可迅速愈合。 【癥狀圖】 【診斷】 依據日糧低和/或高鈣的生活史,生長緩慢,皮膚角化不全,繁殖機能障礙和骨骼發育異常等臨床表現,以及補鋅的療效迅速而又確實的特點,可建立初步診斷;測定血清和組織中鋅的含量有助于確定診斷。土壤、飲水、飼料中鋅及相關元素的分析,可提供病因診斷的依據。但是應注意與疥螨性皮膚病、滲出性皮炎、煙酸缺乏癥、維生素A缺乏癥及必需脂肪酸缺乏癥等疾病相區別。 【治療】 每日一次肌肉注射碳酸鋅2-4毫克/公斤體重,連續使用10日,一個療程即可見效。內服硫酸鋅0.2-0.5克/頭,對皮膚角化不全和因鋅缺乏引起的皮膚損傷,數日后即可見效,經過數周治療,損傷可完全恢復。飼料中加入0.02%的硫酸鋅、碳酸鋅、氧化鋅對本病兼有治療和預防作用。但一定注意其含量不得超過0.1%,否則會引起鋅中毒。 【防治措施】 每日一次肌肉注射碳酸鋅2-4毫克/公斤體重,連續使用10日,一個療程即可見效。內服硫酸鋅0.2-0.5克/頭,對皮膚角化不全和因鋅缺乏引起的皮膚損傷,數日后即可見效,經過數周治療,損傷可完全恢復。飼料中加入0.02%的硫酸鋅、碳酸鋅、氧化鋅對本病兼有治療和預防作用。但一定注意其含量不得超過0.1%,否則會引起鋅中毒。預防按飼養標準的補鋅量每噸飼料內加硫酸鋅或碳酸鋅180克,也可飼喂葡萄糖酸鋅,具有預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