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胃食滯;胃積食;胃擴張 【概述】 豬胃內充滿飼料,不能進行正常消化排入腸管,積滯于胃內,形成胃積食。 【病因/病原】 未能按時飼喂,使豬處于饑餓狀態,致貪食大量飼料,胃壁擴張,繼而無力收縮,使進入胃的食物不參適時排隊出而積滯于胃。由于多吃了大豆、豆餅或霜后苜蓿,食后大量飲水,胃內容物發酵膨脹,胃收縮能力減弱。突然更換飼料,貪食較多,且因運動不足,影響胃的蠕動。
【癥狀】 病初食欲廢絕,腹圍增大,腹痛不安,按壓肋后腹壁有堅實感,有壓痛,有時呻吟,有時嘔吐出酸臭物,懶于走動,呼吸、心跳均增加,眼結膜充血,體溫一般無變化,嚴重時,在疝痛翻滾中胃破裂而死亡。食欲減退或停止,有時見嘔吐,吐出物酸臭。腹圍膨大,壓診腹壁堅實,有痛感。眼結膜發紅,呼吸急促,急性病例常出現腹痛,表現起臥不安,兩前蹄刨地,體溫一般無變化。 【癥狀圖】 【診斷】 因久餓后貪食過多的飼料,或胃中飼料發酵膨脹而發病。廢食,腹痛不安,腹圍大,肋后腹壁堅硬,有時呻吟嘔吐,體溫無變化,呼吸、心跳加快。 鑒別診斷:便秘與之相似處是腹部壓痛、充實、排糞少,不安,好臥,不愿行動,體溫不高等。不同處:先排糞減少至不排糞,但常有排糞姿勢,按壓腹部的硬結在后腹部,不在肋后,有時手指進入直腸可觸及積糞。 膀胱麻痹與之相似處是廢食,腹圍大, 腹部有壓痛,體溫無變化,好臥,不愿走動等。不同處:不在喂食后發病,多在持久分娩后發生,按壓膨脹較硬部位在后腹部,將導尿管伸入膀胱即排出大量尿液。 類感冒與之相似之處,廢食,肋后腹壁堅實,病前采食較多,好臥,不愿走動等。不同處:多在夜晚遲喂致采食量超過平時喂食量而于翌晨發病,體溫偏高,不嘔吐,服藥后能吐出大量食物。 尿道結石與之相似處,腹部膨脹,有壓痛,廢食,體溫無變化等。不同處:多發生于公豬,已有較長時間不排尿,在陰莖自龜頭至膀胱頸部可摸到結石塊。 【治療】 喂食定時定量,防止過食。經常給以適當運動,以增強胃的消化。一經發病應限制喂食和飲水。治療胃食滯的好辦法是:取曲膝姿勢,兩手緊貼兩側腹壁,輕輕地從前面開始向后移動,然后再從后面向前。每日數次,每次5-10分鐘。對急性病豬按摩托車須小心,以防胃破裂。 ①炒山楂、六曲、蘿卜籽(炒)、芒硝各50克,麥芽100克、大黃30克,煎水分2次喂服。 ②雞內金10克、六曲、陳皮、山楂、麥芽、枳實各15克、煎服(以上為25千克豬的用量)。 ③六月霜、山楂各100克,紅木香、青木香各50克,煎服,大豬1次服,小豬分2-3次服。 【防治措施】 飼喂必須定時定量,如因故延誤喂食時間,決不能因豬貪食而增加喂量,以避免本病的發生。對病豬應給予適量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