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腸箝閉;腸嵌頓 【概述】 腸嵌頓又名腸嵌閉,舊名疝氣,是一段腸管墜入與腹腔相通的天然孔或先天性破裂口內,使腸壁血行發生閉塞。以突發疝痛和周期慢性發病為特征,常見的是小腸嵌頓。 【病因/病原】 仔豬臍孔愈合不全,陰囊孔先天性過大,當腸內充滿食物時落入孔中即行成疝,如食物不能通過疝囊孔回到正常腸腔容易發生嵌頓。只有疝孔口徑較小,腸管入疝囊較多,有粘連,腸內容物發酵時腸管膨脹,腸系膜血液循環障礙,使腸管受到牽制,才發生嵌頓。 【病因附圖】 【流行病學】 【病理學】 嵌頓腸管與周圍組織粘連,腸壁充血、淤血。 【病理學圖】 【癥狀】 疝孔大粘連、嵌頓輕的,可摸到疝孔,局部有波動感,可聽到腸蠕動音,有時可還納腸管,還表現消化不良,稍消瘦。飲食、排糞基本正常。疝孔小、嵌頓嚴重的,疝囊較結實并呈現紫色,疝孔周圍觸診疼痛,腹痛劇烈,起臥不安,廢食,不排糞,體溫初正常,后升高,如不及時治療,往往因腸壞死而預后不良。病豬突然發生腹痛,或周期性慢性發作。疝囊的皮膚也可能發炎。 【癥狀圖】 【診斷】 診斷要點 臍或陰囊有疝,廢食,不排糞,劇烈腹痛,局部皮膚紫紅、較硬,觸診疝孔周圍有疼痛,疝內容物不能還納腹腔。輕的疝孔大,內容物不能完全還納,但不影響糞便流通,常不影響吃食和排糞。 類癥鑒別 腸套疊 相似處:不吃,腹痛,起臥不安,排糞少或不排糞。不同處:沒有疝(臍、陰囊),腹部按摸可觸到香腸狀。 腸扭轉和纏結 相似處:不吃,腹痛,少排糞或不排糞等。不同處:按摸腹部有固定痛點,附近叩診有鼓音,沒有疝,無嵌頓。 膀胱脫出于陰囊 相似處:陰囊膨大,內容物不能還納等。不同處:按壓陰囊有尿自尿道排出,陰囊無紫紅及疼痛。 【治療】 對病豬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體手術治療(具體手術措施見臍疝和陰囊疝)。 【防治措施】 患疝病的豬只應及時進行治療,發病后可用手術治療。方法可參考外科病中的疝(赫耳尼亞)。如無腸炎、腸壞死、腸粘連或腹膜炎等并發,一般治愈率很高。防治措施 本病的發生除病理性裂口與后天性因素外,有人認為還有先天性遺傳因素,故應注意選種,淘汰易發病的種豬,哺乳仔豬應防止劇烈運動和奔跑,避免一些天然孔(臍、鼠蹊孔)擴大裂口,導致本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