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禽病的發生特點 • 禽病的發病率、死亡率高 • 新發生的禽病種類多,防治難度大 • 部分病原出現新變化以及疫病發生呈非典型化 • 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加大 • 混合感染不斷出現,多病聯發或并發增多 – 病毒+病毒——如新城疫+傳支 – 病毒+細菌——如傳支+大腸桿菌等 – 病毒+寄生蟲——新城疫+球蟲等 – 細菌+寄生蟲——大腸桿菌+球蟲等 – 遺傳因素+飼養管理——呼吸系統疾病等 – 病原微生物+營養代謝障礙——細菌感染+肉雞腹水綜合征等 – 病原微生物+飼養管理+營養代謝障礙——矮小綜合征等 • 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呈上升趨勢 • 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加 腹瀉---黃白色稀便 雛雞白痢 多發生于2周齡以內的雛雞,小雞蜷縮如球、肛門粘白糊狀糞便,肛門周圍羽毛被糞便粘結。部檢卵黃吸收不全,肝臟表面有白色壞死小點。 大腸桿菌病 除拉稀外,雞站立不穩定、不食,剖檢見肝臟銅綠色有針尖大小的白色壞死點,腸道有出血。 急性禽霍病 除拉稀外,臨床上出現口流粘液,呼吸困難。剖檢見全身粘膜出血,肝臟腫大,具有白色壞死點,心臟表面脂肪出血,小腸中以卵黃蒂以上出血。 傳染性法氏囊病 糞便如水惡臭,雞群不愿動,蹲伏常啄肚門。剖檢見法氏囊腫大、出血、嚴重者如紫色葡萄樣。 尿酸鹽沉積 除拉水樣便外,雞飲水量加大,腿關節腫脹,剖檢見內臟表面有白色尿酸鹽沉積。詢問病史時有飼喂高蛋白質飼料的情況,據此可以推測為尿酸鹽沉積。 飼養缺餡或飼養管理不當 常發生于使用劣質飼料如發霉變質以及育雛時溫度高低不穩。 腹瀉---綠色稀糞便 急性雞瘟 除拉綠色稀便外,臨床上出現嗉囔倒流出粘液,雞站立不穩、蹲伏、不愿走動。剖檢見腺胃粘腺與肌胃交界處、腺胃乳頭出血。小腸粘膜,盲腸扁桃體出血。 傳染性喉支氣管炎 除拉綠色稀便外,雞咳嗽時帶有血液的粘液、雞出現伸頸張口吸氣。剖檢可見到喉、氣管粘膜出血性粘液。 急性傷寒 拉綠色或白色稀便,雞不愿活動,呈直立企鵝樣姿勢。剖檢見肝臟腫大發紅。 傳染性滑膜炎 拉綠色稀便,還見雞出現漸漸性消瘦,生長發育不良,行走困難。關節腫脹、不愿活動。剖檢見膠胨樣滲出物。 腹瀉---水樣稀便 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精神不振,持續排白色或水樣糞便,飲水量明顯增加。主要集中于20日齡∽35日齡的雛雞,60∽90日齡育成雞死亡較低。剖檢出現大花腎,腫大,其它內臟無典型變化 食鹽中毒 拉稀的同時伴有飲水量增加,口流粘液,嚴重者出現轉圈,抽搐,死亡很快,成堆死亡。 副傷寒 開始為稀粥樣,后呈水樣,肛門有糞便污染。剖檢見肝脾淤血腫大,盲腸有干烙樣的芯子,小腸出血。 腹瀉--拉稀便帶血 盲腸球蟲 主要常發生于有地面墊料飼養的雞群,雞拉血便前曾有過地面墊料潮濕、飲水器漏水現象。雞逐漸消瘦,生長發育不良。剖檢盲腸腫脹,含血便是本病特征的癥狀。 黃曲霉中毒 拉血便前有喂發霉飼料的歷史,雞采食量下降,嚴重發育不良。剖檢見肝臟發黃而且有出血斑。 黑頭病 除拉血便外,雞有飼養在潮濕地面的歷史與盲腸球蟲的區別在于具盲腸和肝臟的病變有特異性,因而又稱為“盲腸肝炎”。盲腸腫大內有同心圓樣栓塞,肝臟腫大表面有鈕扣狀壞死灶。 混合型球蟲病 其糞便初期為糖漿樣稀便,伴隨雞漸漸消瘦,體重達不到標準體重。剖檢時見到十二指腸,小腸壁有小園點樣出血,其它臟器無特征變化。 腹瀉---拉帶有飼料的稀便 熱應激 與天氣炎熱密切相關,雞通過大量飲水來降低體溫,伴發有張口呼氣的癥狀。 換料應激 出現病癥前有更換飼料的歷史,而且先換料的雞舍先發病,沒有換料的拉稀較少,但死亡并沒有增加。 雞群抗生素濫用 見于在治療疾病時,同時服用幾種抗菌素,服用時間過長,死亡雖然減少。但雞群采食明顯下降,增重速度下降,拉稀增多。 呼吸道疾病---喘氣 • 常見于急性新城疫、雞支原體、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白喉型雞痘、曲霉菌病、衣原體病。 • 雞支原體、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區別在于后者病死亡率較高,氣管的炎癥有差別。 • 傳染性喉支氣管炎 氣管中有出血變化,而傳染性喉氣管炎則出現粘液物,新城疫氣管粘膜出血發炎呈血紫色。 • 急性新城疫 常見于喂服治療支原體病的藥物后,呼吸困難未見好轉,而且日益加重, 伴發有雞不愿走動,伏在地面上或網上。有的伴發有腿腳麻痹站立不穩或癱瘓癥狀,死亡數目逐漸增加。 • 白喉型雞痘 常發生于夏秋蚊子較多的季節,有蚊蟲叮咬的歷史。雞不愿吃料、喝水。剖檢見到喉頭部有結痂和厚厚的一層膜。 • 曲霉菌病 呼吸困難,張口呼吸,喘氣。剖檢見肺臟表面黃色結節物,腎臟腫脹。 • 雞鼻氣管鳥桿菌 主要發生于6周齡左右的肉雞,病變特征為嚴重的單側或雙側纖維素化膿炎、氣囊炎、心包腔內有積液。 呼吸道疾病---咳嗽病 常見引起該癥狀的病主要有四種:雞支原體感染、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衣原體 • 雞支原體病 伴發的癥狀還有氣喘、打噴嚏、鼻液先由漿液性后變成粘性,鼻孔周圍有明顯的鼻垢,眼瞼腫脹向外突出,眼內有豆腐渣樣物。剖檢常見到氣管、氣囊有炎性分泌物。 •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其伴發癥狀為病雞伸頸張口吸氣、口中流出帶有血樣的粘液,嚴重的在氣管內有干酪樣栓塞物,雞死亡數目逐漸增加。 •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發病時咳嗽日趨嚴重,鼻孔周圍附著粘性的鼻液,呼吸困難。剖檢見到在氣管的下1/3處氣管出血發炎、有黃白色粘液附著,雞死亡逐漸增加。 • 雞衣原體病 出現喘式呼吸,嚴重時出現蛤蟆叫聲,一般抗菌素治療無效。 腫頭癥 • 傳染性鼻炎 腫頭常見于成年雞、產蛋雞,發病集中于寒冷季節。伴發雞的肉垂也出現腫脹。腫脹初期一側面部腫脹,逐漸整個面部腫脹發紫。鼻腔、鼻竇有粘液物增多。產蛋雞伴有產蛋率全群突然下降,但死亡不多。 • 禽流感(亞洲雞瘟) 除面部腫脹外,雞伴有呼吸困難、出現張嘴呼吸,而且死亡突然,死亡率急劇上升,有的高達50%。 • 大腸桿菌腦型 若伴有呼吸困難、死亡率上升,雞拉稀,雞一側眼房積膿,雞眼失明。 神經癥狀---頭轉圈、震顫 • 轉圈、震顫是指雞出現一種不隨意的強制運動姿勢或特殊運動,如無目的的倒退、頭扭曲、歪斜、抖動等。這是由于大腦半球一側受到刺激,大腦失去平衡功能。臨床上常見于雞瘟、傳染性腦脊髓炎、霉菌毒素中毒、維生素B1缺乏癥、維生素E-硒缺乏癥 • 雞瘟 雞頸部側轉成90∽180方向,有的轉成“S”型,翅膀麻痹下垂。病雞伴有呼吸困難,打噴嚏。剖檢見腺胃粘膜乳頭有出血點、腸出血。 • 傳染性腦髓炎 常發生于1∽2周的雛雞,易受驚嚇,不愿走動。用手把握小雞感覺雞身體在顫抖。 • 維生素B1缺乏癥 頭頸極度向后彎曲,呈角弓反張,昂首,觀星姿勢。雛雞伴發有拉稀便,發育不良。 • 痢特靈中毒 雞表現興奮不安,鳴叫不已,扭頸、翅腿僵直,旋轉運動,無目的向前奔跑,角弓反張,一般情況在3小時內死亡占大半或幾乎完全死亡。剖檢見口腔、嗉囊及胃中有黃色粘液,腸道有黃色物。詢問有喂過痢特靈的病史。 • 維生素E-硒缺乏癥 病雞行走困難,有的后退,頭部向左或向下彎曲。剖檢見胸部和腿部肌肉發白。 啄癖癥 啄癖又叫惡癖,是啄肛癖、啄蛋癖、啄腳趾癖、啄羽癖等的統稱。以大群飼養的雞群發生最多。一旦發生,雞互相啄食鮮血直流,輕者受傷,嚴重的被啄死或壓死,經濟損失嚴重。臨床上常見的原因有光照過強、飼養密度過大、飼料中硫化物不足等。 1.光照過強,密度過大 雞只出現自食羽毛,啄羽毛、肛門。而且靠近南側陽光透射強的一側,發病較多。 2.飼料中硫化物不足 多在小雛雞發生,表現啄食腳趾羽毛,引起流血或癱瘓,有的甚至腳趾被啄光。 3.飼料中缺乏鈣質和蛋白質 主要發生于蛋雞群、雞啄食軟殼蛋、或者自產自食。 4.螨病 表現雞自食羽毛,互相吸食羽毛,有的幾乎成為“禿雞”。還表現在撿蛋時,喂料和撿蛋時手臂有被叮咬的感覺。 腹水 腹水是指雞的腹部膨脹,打開腹腔后有大量液體流出。本病癥見于各種日齡的雞只,以肉雞發病較多,危害最大。常見于肉雞腹水癥、雞白痢沙門氏桿菌病、衣原體病。 • 腹水癥 集中于冬春寒冷季節,發病日齡集中于35日齡前后。治療效果較差。剖檢見心臟腫大淤血,質地松軟,肝臟腫大淤血。 • 雞白痢 其區別于肉雞腹水癥在于其發病日齡之上,雞白痢發病沒有季節之分,主要集中于雛雞12日齡∽24日齡。發病雞只營養不良,且一直有拉稀便癥狀。 • 衣原體病 除了腹部腫脹外,蛋雞的輸卵管,子宮都有水腫液體。主要發生于產蛋雞,雛雞發生少,嚴重影響產蛋率的升高。在肉雞主要表現心包大量積液、后期出現腹腔有積液。 • 禽流感 常見于40日齡肉雞,前期有流感的發病史,治療效果不好時繼發腹水癥。 • 曲霉菌感染 常見于地面飼養的肉雞,發病與使用霉變的墊料和發霉飼料有關。發病肉雞在1-7日齡發生過喘式呼吸,11日齡后出現腹水。病理上主要以肺臟出現黃色的壞死灶為特征。 • 痢特靈中毒 主要見于肉雞,有痢特靈添加劑量過大的病史,病理上表現心臟冠狀溝出血,腺胃彌漫性出血。 拐子雞(1/2) • 葡萄球菌病 病雞伏臥不愿行動,站立不穩,死亡逐漸增加。伏在地上的關節腫脹,發熱。剖檢發病的關節有干酪樣滲出物,胸腹部、大腿內側肌肉水腫,皮膚變成黑紫色。 • 慢性霍亂 病雞出現慢性拉稀、雞體消瘦、死亡率不高,但每天有死亡。觸診發現趾部關節腫大,剖檢腫大的關節其關節面粗糙,內含紅色或灰白色混濁液體。 • 病毒性關節炎 本病見有特征性姿勢是病雞呈犬坐勢,發病的關節不腫脹,不發熱,多發生于肉雞,發病率可達15%,死亡率為10%。最早出現于19日齡,多發生于21日齡。 • 大腸桿菌病 伴有腿站立困難癥狀,雞拉黃綠稀糞,雞不愿采食后逐漸開始癱瘓,挑出后3天左右死亡,剖檢見肝出現銅綠色腫脹。 • 傳染性滑膜炎 可觸診到腫脹的關節,并伴發呼吸道癥狀。剖檢可見跗關節,有膠胨樣滲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