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價格大跌、成本居高不下和配額制逐漸取消等因素影響,法國奶農們當下日子十分難熬。 法國西北部一名奶農的遭遇,以小見大反映了法國奶牛養殖業面臨的危機。現年49歲的達索內維爾是法國西北部小鎮蒂爾科的一名奶農,自1985年開始從事奶牛養殖工作。他目前經營35公頃草場,養殖的奶牛年產牛奶可達28萬升。在經歷了2007年和2008年的好光景后,達索內維爾今年遭遇到了鮮奶價格大跌等麻煩。 按照今年6月法國牛奶行業會議的決定,今年每噸鮮奶價格為262~280歐元,較去年同期銳減20%。達索內維爾告訴筆者,目前每噸牛奶的生產成本高達260歐元,這還沒算人工開支,“每噸鮮奶只售280歐元,新的奶牛養殖戶連貸款都還不起,誰還愿意進入奶牛養殖這一行呢”? 現年19歲的科蘭是在達索內維爾農場實習的一名高中生,他提出:“如果現在我的老板讓我來接手農場,我會擔心這是不是一個有毒的禮物。” 達索內維爾表示不會參加工會組織的奶農罷工活動,因為他認為,這樣的活動根本影響不到價格,只能通過調整經營策略應付困局。譬如減少奶牛飼料中大豆(3580,-32.00,-0.89%)添加料的比例,即便這樣會導致產奶量下降。 長期以來,法國及歐盟其他國家的奶牛養殖業一直受到農業政策的保護。但2008年年底歐盟農業部長會議的決定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會議決定,歐盟今后將不再以產量決定農業補貼政策,對農業直接發放的補貼也會逐漸減少。會議還決定,歐盟逐步提高牛奶的生產配額,直至2015年3月底完全取消。 另外,法國獨特的鮮奶定價機制也讓奶農叫苦不迭。在鮮奶定價方面,法國政府沒有發言權,主要由零售商、奶制品加工廠和奶農協商確定,而奶農們處于明顯的被動地位。由于生產配額將逐步提高并最終取消,市場供應增多的壓力使鮮奶出現供大于求局面,加之受到奶制品加工廠和零售商的進一步壓價,最終導致鮮奶價格大跌。 由于奶價暴跌,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等國的奶農不斷舉行抗議活動。為此,法國和德國政府建議歐盟保持對牛奶市場的調控,避免奶農直接面對市場風險。這一建議得到了比利時的支持,但遭到北歐國家拒絕,瑞典和丹麥等國均主張實行市場自由競爭。 面對鮮奶價格大跌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雙重擠壓,加上供大于求的前景,法國奶農如今感受到了切實的壓力。如果政府不能實施積極調控,法國奶牛養殖業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