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娟、柏學進夫婦是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國內外著名的動物胚胎工程專家。2001年以來,先后作出了我國首例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國際首例體細胞克隆牛胚胎玻璃化冷凍移植犢牛和國內首例體細胞克隆牛自繁后代以及攜帶抗瘋牛病基因的體細胞克隆牛。2004年,他們一直在山東高青縣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優質高檔肉牛新品系開發和產業化推廣優質高檔肉牛。 耕牛生出克隆牛 “雖然成功克隆出了第一代、第二代優質高檔克隆牛,具備了培養優質高檔肉牛新品種的技術,但真正把這一成果轉化出來,把高檔牛肉端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要走的路還很長。”董雅娟教授說,肉牛新品種的培育周期長,投入大,單靠他們個人的能力遠遠不夠,必須尋找外界支持,最好的辦法就是到有優質牛種群的農村開辦公司“借腹生牛”,打一場發展高檔肉牛品系的技術創新戰。 于是,2003年柏學進帶著他的“克隆牛改良高檔肉牛”項目落戶山東高青縣。 讓耕地拉車的黃牛孕育世界上最前沿的克隆牛、培育世界上最高檔的優質肉牛品種,這之間的反差不言自喻。“當初主要是群眾不理解,老百姓都不明白我是來做啥的,但最主要的擔心還是成果的可靠性。”回憶起創業之初的艱辛,董雅娟教授感慨萬千。 公司于2004年9月28日注冊,11月16日在黑里寨鎮仁里村初步建成。由于動工的時候比較晚,當年只建了1棟辦公室和1棟牛舍,土地就上凍了。“2005年1月9日,我們和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高產奶牛一塊搬進了公司,記得當時辦公室連墻皮也沒抹上,四下透風,牛舍還只建起了一個框架。”但條件的巨大落差,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情緒,反而更激發了他們忘我的工作熱情。 2006年4月7日,他們培育的我國第三代體細胞克隆牛“黑妞”在黑里寨鎮仁里村農戶孫玉儉家中成功降生。“普通農戶家中降生了克隆牛!”這句話成了當時老百姓掛在嘴邊的新話題。 “黑妞”讓農民看到了希望 “黑妞”降生后,按照事先約定,農戶孫玉儉在家中飼喂一個月后,董雅娟、柏學進夫婦的公司以2000元的價格回收。一頭克隆犢牛竟然賣出過去普通犢牛10倍的價錢!克隆牛讓仁里村的農民們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董雅娟教授算了一筆賬:“育肥一頭牛一般需要28個月左右,大約會長到700公斤左右。如果當地普通黃牛按每公斤12元的價格,每頭大體可賣8400元左右,而一頭同樣重量的克隆牛卻可以賣到15000~20000元左右。飼養成本差別不大,經濟效益非常明顯。” 據專家介紹,體細胞克隆牛第三代“借腹”普通農戶的黃牛成功降生,證明了優質肉用體細胞克隆牛胚胎移植產業化的可行性,可以說克隆牛技術已開始步入讓農民獲得經濟效益的產業化階段。 趁著“黑妞”降生讓農戶看到致富機會的時機,高青縣組織有關部門利用各級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并組織技術人員進養殖小區和養牛專業村,耐心細致地給養殖戶講解,讓大家更多的了解克隆牛的產業化推廣知識。 為了做好高檔優質肉牛新品系培育和產業開發工作,高青縣組織縣農委、縣畜牧局、縣肉牛協會、肉牛養殖和屠宰加工企業成立了高青縣肉牛產業和推進行動領導小組;組織肉牛養殖農戶成立了縣“小黑牛”農民專業合作社。 形成優質肉牛產業化鏈條 繁育-育肥-屠宰加工-銷售的產業化鏈條,當地形成了一整套產業化推廣機制。 據統計,在這條產業鏈中農民通過人工授精繁殖一頭高檔肉牛,達到6月齡后公司按每公斤高于市場價格的10%收購,養殖戶每頭牛可獲得純收入2200元,多增收700元。同時,免費對養殖戶的黃牛進行高檔肉牛胚胎移植,小牛出生后1個月,按每頭2000元進行回收,養殖戶可獲得純收入1000元;委托育肥高檔肉牛24個月,養殖戶每頭育肥牛可獲得收入7000元,純收入5000元。目前,這家公司的肉牛新種質產業化開發基地已達年繁育優質高檔肉牛30000頭、育肥出欄10000頭的規模,直接帶動3萬戶農戶,輻射帶動10萬農戶進行高檔肉牛養殖。目前,全縣存欄標準畜100頭以上的畜牧養殖小區160多處,牲畜存欄12.33萬頭,其中肉牛9.5萬頭。(劉恒波 張衛國 楊洪永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