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要從源頭抓起,建立追溯系統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2004年以來,我國各類食品追溯系統試點項目陸續開展,經過5年多的試驗及宣傳,追溯系統的概念在不同程度上被社會及行業所了解,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對食品追溯性的強制要求,以及后續乳業三聚氰胺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建立食品追溯系統的呼聲更加深入人心。 從國際上看,肉牛追溯體系在歐盟諸國已經進入實用階段,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紛紛建立該體系,試圖解決行業安全問題并構建新的貿易壁壘。從國內看,盡快建立我國肉牛行業追溯體系是解決我國牛肉食品安全問題,提高我國牛肉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肉牛行業追溯系統經過多家科研機構及龍頭企業的試點摸索已經基本不存在技術問題。筆者認為,加快對這項技術的推廣,更多的是需要統一認識,弄清楚該做什么。筆者從應用推廣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在建立食品追溯系統的過程中,除去技術之外應該思考和注意的問題。 追溯系統的特性 追溯系統的建立有其復雜性,不同類別的產品由于其生產加工過程、供應鏈體系、產品特性的不同直接導致其可追溯體系存在差異。美國學者EliseGolan根據可追溯體系自身特性的差異設定了衡量可追溯體系的3個標準:“寬度”、“深度”、“精確度”,寬度指所包含信息的范圍;深度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離;精確度指可以確定問題源頭或產品某種特性的能力。實際推廣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人們對追溯系統理解的差異性。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統一的牛肉追溯信息標準,因此,根據牛肉產品最終面向客戶的要求以及產品的特性,參考國際一些已經建立的追溯指標標準,結合ISO質量規范、HACCP關鍵點控制等指標進行成為目前的解決方案。 不同行業考量追溯系統的有效性,不能單純以一個標準搞一刀切,而應以對消費安全的有效性來具體衡量。肉牛行業生產的牛肉屬于價值較高的產品,肉牛的個體標記相對于其他動物較為容易,其生產及包裝特點決定了基本的部位產品可以做到個體追溯,但一些價值較低混合包裝的產品只要追溯到生產批次即可。在深度上存在同樣的問題,如飼喂的飼料是否要追溯到全部飼料原料的產地,還是僅僅追溯到混合飼料的供應商,這直接關系到事故追查責任人的問題。 追溯系統的成本和效益平衡 推動追溯系統的主體可以分為企業、政府、科研機構、公共機構等,而決定追溯系統推廣程度的最終還是系統的成本效益問題。各部門動機不同,衡量系統效益的指標不同。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部門的目的是實現社會福利,保障人民生活。而作為最終實施主體,企業與公共部門的動機本質不同,企業需要生存,必然需要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有在能夠實現利益的驅動下,才可能真正參與到追溯體系建設和實施中來。這種差異也造成了對追溯系統的要求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必然導致現實中各種類型、各種程度的追溯系統同時存在與不均衡發展。 筆者認為,應該從追溯系統最基本的出發點探討成本效益平衡的原則,在當前階段追溯系統的基本出發點是引入信息技術的手段,實現產品一系列生產信息的記錄和貫通,消除或降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隱患,保護人類健康。從這一點來講,追溯系統是一項生產成本,最終要轉嫁到產品的附加值中來體現其效益,這一效益的體現尤其需要一種市場機制,特別是在建立的初期,由于尚未建立一種公正有效的機制,難以確保施行追溯的企業獲得相應的利益,導致企業主體推動追溯系統建設的積極性不大或持觀望態度。因此,政府及公共機構的推動方向應該是通過試點摸索符合實際的追溯系統運行模式,努力建立合理的秩序和標準,并樹立榜樣。在以上原則的指引下,政府應是系統建立初期的主導,應該建立一個比較寬泛的標準,在實現關鍵信息追溯的基礎上,以實現各環節信息鏈條的貫通為基本目標。而肉牛行業內部應由行業科研機構或試點企業來建立行業標準。 建立肉牛追溯系統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認清了以上兩個基本問題后,我國肉牛追溯系統建立過程中應重點考慮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1.在試點過程中充分建立政府、科研部門和企業三方結合的研究方式,搭建針對肉牛行業專門的全國性科研推廣平臺,由該平臺建立合理的行業標準,制定具體的追溯系統實施方案,確定納入系統細化指標,研究取得數據的途徑和程序,充分考量每項數據獲得過程的復雜程度、成本和必要性的相互關系,最終做到每項指標都切實可行,形成符合實際操作的可能性,連接市場多層次規范和標準。 公共部門,特別是政府職能部門,在追溯系統實施過程中一般扮演雙重角色,一是監管,督促企業建立追溯系統,建立標準,并實現監管,加大檢測力度;二是為資源提供者,政府一般要拿出資金來建立公共平臺,扶持典型或龍頭企業。在第一個角色里,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各部門或各地重復立項,資源和科研成果共享程度低。打破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是統一思想,加強溝通,根本途徑是建立政府與行業的合作,聯手打造追溯體系。 從歷史角度看,食品安全要依靠政府檢測和終端產品化驗的嚴格限定標準,由政府出資搭建現代化安全框架。在追溯系統實施后,政府將繼續監督產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但是,基于嚴格的食品安全追溯計劃的采納和實施,生產企業對食品安全也承擔起日益重大的責任。 2.盡快建立國家級或區域級肉牛及牛肉產品追溯信息數據庫。該信息數據庫只能由政府投資,經過各方充分研討論證后,由專業的推廣機構來承擔建設及后期維護。該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即標志著在管理層面上的肉牛生產及牛肉追溯信息的指標標準建立。企業必須依據這些基本信息指標實施追溯,確保信息的完整性;流通及零售環節的商家也能按此信息標準進行數據傳遞;消費者也有了中立的查詢信息平臺。從保持這一追溯信息數據系統的中立性角度考慮,政府應該考慮長期投資建設和維護這一平臺。 3.在落實推廣過程中應鼓勵越來越多的專業化技術集成公司參與進行技術推廣,為企業主體提供持續的優質服務。肉牛追溯系統的推廣過程,覆蓋了從養殖、屠宰加工、肉品儲運銷售等各個環節,涉及到大量的硬件、軟件和細節生產流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不斷的培訓和持續的改進過程,僅靠政府或科研機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政府及科研機構確定了標準及規范后,剩下的就應該是企業和專業化技術集成公司的事情。追溯系統在生產企業內部施行,特別是在我國目前大部分肉牛生產企業管理較為落后的現狀下施行,很大程度上的阻礙是來自于信息化的過程。如何讓企業管理層的思想統一,認識到位,如何讓一線員工認同系統,便捷操作,任何一個細節的失誤都可能會導致追溯系統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而這些工作的完成,只有依靠越來越多的專業技術集成公司來進行,他們負責按照標準流程為企業提供服務,并提供相關軟件硬件產品的更新和維護,負責將企業的追溯數據對接到由政府和專業機構建立的信息平臺中去。 綜上所述,追溯系統的推廣過程中除了重視技術手段,確保系統在底層貫徹實施外,更重要的是分清各部門的責任和權益,統一思想,理清不同階段應該做什么,怎樣和其他機構配合協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節約公共資源,讓追溯系統更快更好地推進,為人民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