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23日開始,海南省海口市農貿市場內的活禽屠宰與市場隔離,經營者不得在經營場所內屠宰雞、鴨、鵝等活禽。海南省工商局23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級工商機關迅速開展以農貿市場和校園周邊為重點的環境衛生整治,消除臟、亂、差現象。 通知規定,農貿市場開辦者不建立環境衛生管理制度,衛生不達標的,必須限期整改,整改期滿仍不達標的,堅決按《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進行查處;情節嚴重的,一次性處以5萬元的罰款;處罰后仍未整改達標的,吊銷其營業執照。 省工商局下發“限殺令”農貿市場內不準宰殺活禽 7月23日,海南省工商局在這份《關于開展以農貿市場和校園周邊為重點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農貿市場整治工作內容包括:證照齊全(市場開辦者、市場內所有攤點經營業戶必須依法辦理營業執照,并在經營場所亮照經營,做到整齊、統一、規范),劃行歸市(市場內應合理劃定功能區域,分類設置攤位,并在不同區域做出明顯標示),衛生干凈(市場內應有專人打掃衛生,建立攤點衛生管理制度,保持市場干凈、整潔),貨物擺放整齊有序(每個攤點貨物擺放要整齊有序,不超出規定的范圍,保持整體美觀整潔),通道暢通(市場內沒有占道經營,通道平坦順暢),活禽屠宰與市場隔離(不得在市場經營場所內屠宰雞、鴨、鵝等),守法經營(經營者不得銷售過期、有毒食品、假冒偽劣商品和國家禁止銷售的商品)。 此外,學校轄區所在地工商部門每日必須對校園周邊開展市場巡查活動,做好巡查記錄;一旦發現校園周邊有無證無照經營食品、飲食流動攤點,堅決取締。同時,要不定期進行抽查和回訪,強化動態監管。 農貿市場普遍現殺活禽攤主稱“限殺令”難推行 據了解,早在2006年6月份,海口市就曾出臺規定,對市區內所有活禽實行定點屠宰,集中交易,不允許在菜市場屠宰家禽,一時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后來,因這個規定無法做到便民,又難以全面監管,最終導致“流產”。 23日,這個規定又被重新提起,再引市民關注。23日下午,筆者走訪城西、頭鋪、金花等多家農貿市場,發現消費者買了活雞活鴨后,一般都委托攤主現場宰殺,交付1元至2元的費用。筆者注意到,宰殺現場一片狼藉,雞血雞毛到處都是。 農貿市場內出售活禽的攤主,對“限殺令”并不認同。不少攤主說,現買現殺是為了方便消費者,如果不讓這樣做,估計買雞的人就會減少。 城西市場內的一位攤主說,活禽經過檢疫再上市是對的,但不讓在農貿市場內宰殺,讓人想不通:“我的雞是經過檢疫的,在哪里殺都應該一樣。”該攤主還擔憂,這樣一來,肯定會影響生意。攤主也表示,現買現殺活禽給市民提供了方便,但確實也產生不少污水,導致不衛生,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 市民稱“限殺令”不現實自行宰殺會“二次污染” 采訪中,不少市民也對工商部門出臺的這項規定發表不同看法。 市民韓先生說,對于活禽,海南居民早已形成了現買現殺的消費習慣,都是讓攤主或者讓專門殺雞鴨的人來處理活禽,圖的是新鮮方便。新規定不允許這樣做,肯定有很多人不習慣,從而會減少活禽的交易量。 市民劉小姐認為,“限殺令”并不能實現有關部門“減少環境污染”保證衛生的初衷。相反還存在一定的隱患。她說,市民若把活雞活鴨帶回家殺,大家各自為政,會給家庭和所住環境造成污染。她建議,可以在每個菜市場設專門的活禽宰殺點,每天進行消毒處理,并統一清理臟物,這樣既可方便市民,又能保證衛生。 市民楊先生指出,消費者不可能為買一只活雞,而提著它坐公車走遠路,多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定點屠宰場殺。何況,海口市民每天對活雞等禽類有大量的消費需求,海口以前設的幾個屠宰點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采訪中,還有部分市民指出,任何一項措施出臺,在實行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政府出臺一項規定,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少市民表示,政府出臺措施,保證消費者飲食安全的初衷是對的,但在制定相關規定時,應盡量考慮是否合情合理、方便群眾,如果不切實際,沒有依據就出臺規定,可能會適得其反。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內不準宰殺活禽確實可以確保市場衛生,但市民該去哪里宰殺活禽,去定點宰殺是否符合便民要求,如何才能做到宰殺點與市場隔離等等,都是需要職能部門考慮解決的現實問題。 作者: 李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