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齡因素 母雞殼上膜的分泌量并不因年齡的變化而有所提高,當母雞隨著年齡增長而蛋重亦增大時,有限的殼上膜就會分布到擴大的蛋殼上,因此蛋殼顏色變淺。 三、疾病與應激因素 殼上膜是蛋殼的最外層,其內所含的色素與殼上膜的量有關,這一含量也最終決定蛋殼的顏色。發生環境造成的應激或疾病時,殼上膜的分泌會減少,主要的原因是母雞在生理應激的情況下,將營養物質從非必須代謝活動如殼上膜的生成等轉而用于急需的代謝活動上。 1、疾病: 一些傳染病引起誘發免疫應激反應的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典型新城疫和產蛋綜合癥等疫病,會導致蛋殼腺萎縮,影響蛋殼的色澤。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輕度感染也會影響蛋殼腺的分泌,出現所謂的沙皮蛋,許多小型的飼料廠在產蛋雞濃縮料中也添加少量的抗菌素,反而有助于蛋殼質量的改善。不明原因蛋殼顏色變淺發生后,應該觀察雞群有無呼吸道癥狀,必要時可進行NDⅣ系、H52加強免疫。 2、應激: 母雞在遭受應激,尤其熱應激時,殼上膜的色素分泌會減少。在母雞蛋形成的最后5小時期間造成的應激,尤其在蛋殼形成過程中的生理或人為應激因素,都會使蛋殼的質量下降,顏色變淺 四、影響蛋殼顏色的營養因素 普遍性的蛋殼變白發生在氣溫炎熱的夏季,冬季很少發生。營養因素導致蛋殼顏色變淺往往不是僅僅因為配方營養含量不夠,而是因為采食量的因素。氣溫較低的情況下,蛋雞可以通過調整采食量來滿足其營養需求,但在氣溫很高的夏季,這種調節機制就不可能發揮作用,出現每天蛋雞采食的營養素不能滿足其需要的情況。 1、鈣: 飼料中缺乏鈣,蛋殼質量變差。鈣添加過多,會導致蛋殼和殼上膜的鈣沉積過多;鈣的沉積過度又會使蛋殼的顏色變淡,色調變差。 2、磷: 飼料中磷過多,破蛋率會增多。磷過少,產蛋率下降。 3、錳: 錳與粘多糖的形成有關,飼料中錳缺乏,蛋殼變薄易碎。 4、維生素D3、A、E不足和日糧供應不足可造成蛋殼顏色變淺。 夏季給蛋雞在基礎日糧外適當添加多維素,有助于減少淺色蛋的發生。 少量的尼卡巴嗪會影響蛋殼色澤,使其變差。原因可能是它干擾這些色素的合成,導致正常產棕色蛋的品種產白色蛋。在實際生產中,因尼卡巴嗪常用于抗球蟲藥添加于飼料中,機械設備的殘留都會導致這種原因的發生。磺胺類藥物也有這種效果。 六、電解質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