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飼料 飼料要聞 查看內容

    深度報道:解析當前國內生豬市場三大迷局

      國內生豬市場自2009年4月份開始出現了罕見的幾種反常現象,如:在豬市本應供大于求進入持續虧損的夏季,豬市并未進入全面持續虧損;在傳統的三大主產區出現了北方豬價高于南方的價格倒掛現象……此外部分養豬人錯誤理解“抄底”,出現誤判。種種迷局的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廣大養豬人如何面對變幻莫測的生豬市場,最大程度的規避市場風險?在此,作者為你一一詳細解析,供業界同仁參考。

      第一大迷局:暖冬――生豬市場并未出現全面持續虧損

      作者曾在2008年年底發布的《2009年國內生豬市場分析預警報告》以及2009年3月底發布的《2009年二季度國內生豬市場分析預警報告》中預測2009年二季度開始生豬市場將迎來寒冬,進入全面持續虧損期。但雖然生豬市場在4月份開始如期進入虧損,但并未出現全面的、持續性的虧損。請參考生豬市場盈利周期圖(豬料比價走勢)。

      由圖可知,4月份錯誤命名的“豬流感”前后全國生豬市場全面進入虧損,幾乎無一幸免跌入虧損,部分地區甚至由于豬價跌至3.6元/斤以下,而進入深度虧損。但隨著豬流感更名為“甲型流感”,豬價隨之反彈,生豬市場也于5月份反彈并且穩定至成本線左右,6月份隨著國家對生豬市場的托市開始收儲,生豬市場信心明顯增強,反彈至正常盈利。

      在之前發布的預測二季度生豬市場將進入虧損的報告中我們分析了,2007、2008年母豬存欄增長迅速,且幅度較大。因此2009年的生豬供應將會保持比較高的水平,尤其是2009年夏天,隨著需求淡季的到來生豬市場將轉為供大于求,進入虧損。但6月份隨著收儲的開始生豬市場暫時走出了4、5月份的低迷,從而使 “這個冬天”寒意并不十分強,成為一個“暖冬”。

      之所以出現“暖冬”,原因有以下兩大方面:

      1、旱情引發疫情,華北地區生豬生產遭受重創

      2008年底2009年初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等華北部分地區出現歷史罕見的“旱情”,媒體普遍只關注了旱情對冬小麥等農作物的生長產生的影響,而忽視了旱情也極易引發動物呼吸道疾病的影響。北方冬季養豬由于需要保持一定的豬舍溫度,因此普遍通風狀況不太好,豬易發呼吸道病,而歷史罕見的旱情便引發了華北地區的豬呼吸道病,最終演變為混合感染,大量豬只死亡。對于此次疫情,官方只在2月初公布了山西洪洞縣的疫情,死亡、撲殺豬只共2000多頭。然后疫病產生的實際影響級別,我們在搜豬網/中國生豬預警網的生豬預警頻道疫病預警欄目中發布過,為3級疫情對生豬生產影響比較嚴重。華北部分地區生豬存欄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仔豬和育肥豬,直接導致2-5個月內華北地區生豬供應出現區域性緊張局面。從而使得5-7月份華北生豬供應并未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局面。

      2、政府收儲產生的心理影響遠大于對需求的實際拉動

      政府6月份開始的收儲,對供需雙方均產生了一定積極的影響,雙方對市場預期抱積極態度,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震信心,對價格形成支撐。但其對生豬需求的實際拉動卻很有限,畢竟十幾萬噸的收儲量相對于幾千萬噸年消費量來說,影響微乎其微。

      第二大迷局:罕見倒掛――北方豬價高于南方豬價

      自4月份后,南北方豬價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價格倒掛,河南、山東、河北、遼寧等傳統的北方主產區豬價居然高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南方產區的豬價。如下圖,據“soozhu-中國生豬市場監測預警系統”2009年4月至6月豬糧比價分布圖顯示,4月份后豬糧比價最高的為華北、東北地區,其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最低的是四川、云南等西南偏遠地區。

      出現這種局面說明以上三大片區生豬供求局面差別比較大:華北地區生豬供應趨緊,長江中下游地區供需基本平衡,略供大于求,西南地區嚴重供大于求。

      原因主要是:年初北方的旱情引發的疫情為區域性疫情,只影響了北方產區,使北方生豬生產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而南方產區由于氣候濕潤,溫度適宜,并未出現明顯的自然災害,因此2008年底2009年初生豬生產正常并保持增長勢頭。而西南地區由于地域偏遠,疫病傳入的可能性較小,氣候適宜使得生豬生產保持較快的增長,供應非常充足。

      因此,4月份后,出現了北方生豬供應趨緊,價格上漲,南方豬價由于北方供應趨緊,價格上漲而出現南北方豬價倒掛南豬北運,而非過去的北豬南運局面。西南地區全國最低,自4月初進入虧損后就很少反彈至成本線以上,供應出現較大程度的過剩。因此,自5月份后,北方豬價基本維持在成本線上,長江中下游地區基本在成本線左右,西南地區則持續虧損。

      伴隨這一現象發生的有另一種特殊局面,北方地區至今二元母豬的補欄積極性不減,部分種豬場的二元母豬甚至已經訂到了11月份,養殖戶/場補欄積極性仍然頗高。長江中下游地區則普遍觀望。西南地區則4月份開始就出現淘汰母豬現象。

      第三大迷局:誤判抄底――不可僅以價格判斷是否抄底

      作者在2008年下半年、年底,以及2009年3月曾先后發布生豬市場預警報告,警告養殖戶增加出欄,減少補欄,提前淘汰部分生產力差的母豬,暫停補欄母豬,以規避2009年夏天的虧損期。同時建議當市場進入虧損期,并出現大量淘汰母豬現象后,資金實力強的可擇機抄底。于是,有不少養豬人確實在4月份虧損到來之前淘汰了大量母豬,壓縮了存欄。但不少人誤以為進入虧損后,就是抄底的好時機。只看懂了作者的前半句而沒有看到出現大量淘汰母豬的現象后才是抄底的最佳時機,從而誤判了抄底。

      生豬市場所謂的“底”是需要多種現象同時出現方可判斷為“底”的:1,豬價跌破成本線,進入虧損,說明生豬供應進入過剩階段;2、進入持續性的虧損,當豬價跌破成本線后說明生豬供應進入過剩階段,短時間內很難轉為供不應求,即使價格反彈也是短暫的,而且反彈空間有限;3、持續性的虧損必將導致資金實力較差的中小規模養豬場/戶資金鏈斷裂,從而出現大面積淘汰宰殺母豬,以縮減規模減少虧損。

      出現以上三大特征方可判斷生豬市場進入“底”部,從而擇機抄底。而4月份至今,生豬市場普遍出現了前兩大特征,唯獨第三大特征區域性的出現,而非全國性的出現,即:僅有西南地區部分養殖戶/場出現大面積淘汰母豬現象。長江中下游地區雖然在成本線左右震蕩,但2007、2008年的高盈利使得養豬人資金實力雄厚,抗虧損能力明顯增強,即使出現虧損也堅持不淘汰母豬。而華北地區則不僅沒有人淘汰母豬,還有不少人補充后備母豬。

      因此,此次的抄底一定要站在全國市場的角度來評估看待所謂的“底”,以及抄底時機。很明顯,占全國生豬存欄不到三分之一的華北地區盡管可以影響到其他兩大主產區,但是很難改變全國生豬市場的基本面:母豬存欄過大,生豬供應充足,供大于求局面仍將占主導。目前豬價的堅挺是由于前期旱情引發疫病所損失的生豬主要在8月份以前出欄,影響的主要是8月份以前的供應。8月份后,隨著這一影響的消失,南北方仍將共同進入供大于求,價格也將慢慢恢復常態,南北持平或南方略高于北方。也可以說,真正的“底”還未到來,近期抄底風險依然很大。

      作者:馮永輝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5 00: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晴隆县| 武定县| 兴仁县| 历史| 鱼台县| 唐河县| 长白| 阳江市| 嘉禾县| 惠水县| 淳化县| 洛浦县| 剑河县| 会昌县| 米泉市| 云龙县| 阜南县| 济源市| 东台市| 合川市| 杭锦后旗| 西乌珠穆沁旗| 县级市| 柞水县| 灯塔市| 海南省| 平果县| 吴川市| 绥棱县| 肥乡县| 邢台市| 通许县| 梁平县| 河曲县| 桂阳县| 仲巴县| 石柱| 灌云县| 谷城县| 邵阳县|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