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制造業指數普遍超預期 昨日,中國、歐元區、英國、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相繼公布了7月份制造業指數,最新數據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正強勁回升。 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周一公布,7月份里昂證券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6月份的51.8升至52.8,創12個月來最高水平,為連續第四個月位于50.0上方。而早在上周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中國7月份制造業PMI由6月份的53.2小幅升至53.3,為連續第五個月保持在50的興衰分水嶺上方。兩項PMI指數都進一步上升,表明在內需的支撐下,中國經濟復蘇的基礎似乎變得更加穩固。 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份PMI指數由6月份的42.6回升至11個月高點46.3,創下了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點數漲幅,并且高于市場預計的46.0。 隨后,英國方面公布,其7月份制造業活動大幅上升,產出和新訂單數量上升推動PMI自去年3月份以來首次升破50,該指數遠高于經濟學家預計的47.8。 而北京時間昨日晚間10時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7月制造業指數為48.9,預估為46.2,是去年8月以來最好的水平,顯示經濟朝著復蘇又邁進了一步。部分預測人士由此認為,不僅衰退會結束,而且一種經典的、V型復蘇正在醞釀之中。 美企業財報逾七成企業業績優于分析師預估 經濟的強勁上漲也從美國企業正陸續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得到確認。 根據湯森路透編纂的數據,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企業獲利料較上年同期下滑29.5%,一周前的預估為減少31%。 在標準普爾337家已公布財務的企業中,有74%的企業業績優于分析師預估,有9%符合預估,另有17%不如預估。 這些百分比數據超乎長期平均水準,湯森路透數據顯示,在一般的情況下,會有61%的企業季度獲利超乎預期,19%符合預估,以及20%未達預期。 如果最終結果是超乎預估的企業比重為74%,這將是湯森路透自1994年開始追蹤此項數據以來比重最高的一次。 全球制造業強勁回升,最受益的將是大宗商品市場。對此,連此前極度看空市場、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賓尼2日也表示,由于全球經濟衰退減弱,2010年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