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農委與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和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日簽署再保險合作協議,通過再保險方式轉移由政府承擔的北京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超賠風險,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政策性農業再保險新模式,初步形成“多方參與、風險共擔、多層分散”的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根據再保險合作協議,由保險公司承擔當年農業保險賠付率160%以下的風險,賠付率超過160%的風險由政府承擔。其中賠付率160%至300%的風險,由政府購買再保險的方式轉移;保留農業巨災風險準備金應對賠付率300%以上的風險。北京市農委(北京市政策農業保險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代表北京市政府作為投保人,將全市農險業務作為統一整體,直接出資向再保險公司購買再保險。經辦北京市農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分別核算賠付率,任一保險公司賠付率超過160%后,可直接向再保險公司索賠。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之一。聯合國的資料顯示,2004年,中國生產全球五分之一的谷物、三分之一的肉食、四分之一的水果和蔬菜。但是,中國的農業沒有足夠的保障。2007年,農業保險費用與農業GDP的比例只是0.2%。 近年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保險。2006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保險在國家農業政策中的重要性。僅2007年,中央政府就撥款21億元人民幣補貼農業保險,并劃撥10億元人民幣與省級財政的撥款配套,向江蘇、吉林、新疆、湖南、四川和內蒙古的農民提供保費補貼高達50%,用以投保玉米、小麥、水稻、棉花和大豆等五大農作物保險。 據北京市農委副主任劉春廣介紹,從2007年5月起,北京市正式建立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截至2009年5月,全市累計實現保費收入6.05億元,參保農戶39.25萬戶次,為北京農業生產提供保險保障149.24億元,賠付支出3.47億元,受益農戶11.8萬戶次,為穩定農民收入、保障都市型現代農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認為,北京市政策性農業再保險機制的建立,開創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政策性農業再保險新模式,將有效轉移政府承擔的農業巨災超賠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