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皮毛,長長的胡須,克隆鼠“小小”看上去與普通小鼠沒有區別,然而23日,它突然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儼然一個大明星,“小小”的照片登上了歐美眾多媒體網站的頭版頭條。
克隆鼠“小小”。 新華社發 黑色的皮毛,長長的胡須,克隆鼠“小小”看上去與普通小鼠沒有區別,然而23日,它突然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儼然一個大明星,“小小”的照片登上了歐美眾多媒體網站的頭版頭條。 一夜成名,這個9個月大的小家伙讓人們感到好奇。原來它與以往的克隆鼠有所不同。英國《自然》雜志23日發布新聞說,中國科學家首次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克隆出完整的活體實驗鼠,從而首次證實iPS細胞與胚胎干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 ■重新編程比傳統克隆更高效 除了胚胎干細胞,生命還有第二顆“全能種子”嗎?“小小”給了全世界科學家一個肯定的答案。因為,它并非父母的“愛情結晶”,也不是科學家精心“仿制”的克隆鼠,而是由一只黑鼠的皮膚細胞經“重新編程”后得到的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 “孕育”的小生命。 國際權威學術雜志《自然》在線報道了“小小”的離奇身世,還專門組織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向全球30多家重要媒體公布中國科學家的這項研究成果。報道稱贊中國科學家“為克隆成年哺乳動物開辟了一條全新道路”,并指出該方法比傳統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報道還援引中國科研人員的話說,他們不打算在此基礎上發展克隆人的技術。 據介紹,在過去幾年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凡一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iPS細胞先后育出27只類似“小小”的黑鼠,從而在世界上首次證明,iPS細胞具有與胚胎干細胞相似的全能性,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突出重圍中國科學家成功了 然而,“多能”畢竟不代表“全能”,若能證明iPS細胞也能像胚胎干細胞那樣“無所不能”,將使它的應用前景更加廣闊。為此,按照科學界鑒定細胞是否具有全能性(即能否發育成活體動物)的“金標準”,各國科學家不斷重復實驗,努力探索,但一直無人成功。 最終,堅韌不拔的中國科學家擁有了這分幸運。他們首先將黑鼠的皮膚細胞“逆轉”為iPS細胞,自主構建了37株iPS細胞系;然后把其中6株的iPS細胞分別注入1500多枚四倍體囊胚,進而植入一群代孕白鼠的子宮;21 天后,“小小”奇跡般誕生了。至今,“小小”已健康生長了9個多月,它的后面跟著26個“弟弟”、“妹妹”。 ■鼠丁興旺“鼠爸爸”成“鼠爺爺” 如今,“小小”家族可謂“鼠丁興旺”。在研究人員的巧心安排下,27只黑鼠先后與普通白鼠成功配種,陸續生下數百只第二和第三代小鼠。“鼠爸爸”升格為“鼠爺爺”,過起了“兒孫繞膝”的幸福生活,“續寫”著中國科學家在干細胞這一國際熱點研究領域的重大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