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第二次國儲玉米拍賣如期舉行,本次計劃銷售玉米193.75萬噸,實際成交92.83萬噸,成交率47.91%,成交均價1,590元/ 噸。而21日舉行的首批臨儲玉米200萬噸,實際成交74.6噸,成交比率僅為37.2%。從價格上看,雖然沒有之前傳言的調整,但是從成交率來看,和上次拍賣相比有較大的提高,國儲拍賣日趨明朗,國儲玉米拍賣繼續引導市場走向。 筆者一直文字直播國儲米拍賣流程,從拍賣走勢上,上次的拍賣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遼寧地區,這次吉林和黑龍江的成交率也明顯的提升,主要形成原因在以下分地區做一個淺析: 一、在黑龍江地區,計劃交易國家臨時存儲玉米30.01萬噸,實際成交7.11萬噸,成交率23.7%。較上次提高了10個百分點,顯示出黑龍江地區玉米的需求量還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作為加工企業的大省,第一次拍賣深加工的采取了觀望的態度,之前一直流傳的對深加工企業的補貼也沒有實現,影響了市場的采購心理,成交率得到明顯的上升。日前黑龍江深加工企業的收購價格在1540元/噸左右,國儲拍賣的價格已經和市場持平,達到了市場能給個接受的范圍,拍賣成交率的上升也就顯而易見。 二、在吉林地區,計劃交易國家臨時存儲玉米79.94萬噸,實際成交35.58萬噸,成交率44.5%。在這次拍賣中,吉林市成交量最大的省份,較上次拍賣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不難看出吉林市場玉米的需求還有很大的缺口,在近期玉米收購困難的情況下,深加工企業也不在采取觀望的態度,上次小標的量的玉米也有很多競拍成交,除了一些邊緣地區交通不發達無人問津之外,在重要的城市地區成交量很高,在市場糧源逐步減少的情況下,吉林玉米拍賣雖然價格還處于較高的水平,但是也已經接近了目前的市場價格,參與競拍的企業越來越多,貿易商也有部分利潤,這些原因將會持續影響玉米的成交率。 三、內蒙古地區,計劃交易國家臨時存儲玉米33.44萬噸,實際成交15.46萬噸,成交率46.23%。拍賣中唯一一個較上次拍賣成交率下降的省份,成交率下降了30幾個百分點,最大的形成原因就是本地的企業參與上次拍賣的較多,對玉米的需求能力下降,加上上次拍賣的玉米還沒有流通出來,市場對玉米的需求能力減弱,在國儲玉米持續定期拍賣的影響下,內蒙古地區玉米拍賣會維持在一定的區間,市場也有望進一步穩定。 最后在遼寧地區,計劃交易國家臨儲玉米50.36萬噸,實際成交34.68萬噸,成交率68.87%。成交率依然很高,交通的便利形成了遼寧玉米市場對國內玉米大環境的反應,在南方銷區和華北地區玉米糧源較低的情況下,遼寧玉米拍賣成交量持續走高也情有可原,目前錦州港庫存不足10萬噸,貿易商看好玉米庫存低價格高的形式,拍賣價格總體要較其他省份高,甚至在錦州出現了1670元/噸的高價格,以錦州港目前1710元/噸的平倉價格來看,這個價格明顯高出市場價格,進一步反應了目前市場對糧源的緊缺。遼寧部分地區也出現了一等玉米缺貨的情況,在這種形勢下,遼寧玉米拍賣將會持續高成交量,玉米市場也會穩定在高位。 從各個拍賣省市的總體來看,在拍賣價格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玉米成交量得到明顯上升,而第一次國儲玉米拍賣并沒有打壓市場價格,各地區企業的觀望心理有所減弱。在南方銷區市場,玉米糧源吃緊的消息不斷的傳出,當地價格不斷上漲,采購心理加重。這些形成了企業參與競拍的熱情,導致了成交率的提升。 國儲拍賣玉米雖然對市場需求有很大的壓制作用,但是距離拍賣玉米上市還有一段時間,目前國儲拍賣集中在產區,穩定了產區的玉米價格,但是對銷區市場的影響還沒有波及到,玉米價格有持續走高的可能。 隨著國儲玉米的拍賣,長期的作用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玉米市場。國儲玉米庫存量剛剛開始釋放,新玉米上市也一步一步的臨近,累積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形成利空因素,玉米市場波動的能力減弱,夾縫中的玉米市場會在國儲玉米的平衡線內穩定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