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前,牛奶還被稱為新西蘭“白色的黃金”,是紐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如今隨著全球乳制品價格重挫,當地的乳制品業者已經不敢再做發財夢,而新西蘭想靠乳牛邁向經濟繁榮的期望也蒙上陰影。 新西蘭擁有400萬頭乳牛,平均每位居民就有一頭牛,乳制品占新西蘭出口商品四分之一強。 不過,全球乳制品價格自2008年初迄今已慘跌逾50%,卻業界領袖認為,在未來一或兩年內該產業的經營可能更加惡化,但是他們仍堅信長期前景依舊亮麗。 酪農聯盟(FederatedFarmersdairy)主席麥肯齊說:“經濟衰退將迫使性能差的酪農退出市場,讓性能較佳的酪農更為生意興隆。這對某些人來說很殘忍,但的確能提升經營性能。” 過去在全球乳制品價格攀頂時,酪農曾一度認為,受惠于全球人口成長及中國等新興市場需求旺盛,乳制品的高價可望持久不墜。于是新西蘭1.1萬名酪農中,有些人迅速擴張農場辨模,也有些人將畜養綿羊和牛的牧場轉型,經營更有利潤的乳制品。 但金融海嘯席卷全球,酪農疲于應付擴張農場的貸款利息。乳品業組織DairyNZ估計,今年至6月為止,四分之一酪農面臨現金流動問題。 但DairyNZ經濟學家紐曼表示:“我認為有些酪農會被迫退出市場,但比例不會達25%。” 新西蘭因雨水充足和氣候溫和成為畜養牛只的絕佳環境,在其他較寒冷的國家,每逢冬季就得把牛圈養在室內并喂食飼料,新西蘭因無須負擔這類開銷而擁有工本優勢。 此外,紐國政府在1980年代即不再提供乳品業援助,促使當地農夫為保有競爭力競相壓低工本,成為全世界經營績效最好的乳品制造商。 由紐國酪農組成的協作社Fonterra,控制全球三分之一的乳制品交易,而紐國約有96%的乳制品須通過這個組織銷售。至去年6月止的過去一年間,Fonterra付給酪農股東的價格是,固體乳制品每公斤7.9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去年7月至今年6月底,固體乳制品的價格跌到每公斤5.2美元;至明年6月的價格預估將續跌至每公斤4.55美元。 如果紐元繼續升值,加上今年歐盟和美國再度提供酪農出口補貼,紐國的乳品業的前景可說是烏云罩頂。紐國官員預測,今年至6月為止,每位酪農平均將出現1.5萬美元的現金短缺。 盡避如此,麥肯齊說酪農們對長期前景依然樂觀,現階段酪農會降低工本以避免虧損。紐曼也看好前景,他說:“乳品業仍是驅動紐國經濟的引擎,畢竟全球經濟會復蘇,而人口也將持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