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水產 水產科技 養殖技術 查看內容

    黃鱔的生物學特性及其人工養殖新技術

    2009-7-22 14:38| 發布者: 曹錦萍| 查看: 1660| 評論: 0

        黃鱔,常稱為鱔魚,是我國特產魚類之一,其分布很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水系均有出產,特別是江、浙及長江中下游各省產量更高,是市場最常見的經濟魚類。

        黃鱔味道細嫩鮮美,其營養價值很高,每100g鮮肉含蛋白質18.8g、脂肪0.9g、鈣38mg、磷150mg、鐵1.6mg、尼克酸3.1mg、核黃素0.95mg、硫胺素0.02mg,可供熱量83千卡。加之黃鱔肉質皮色與一般的淡水魚不同,烹制肴饌爆、炒、烹、煮、炸均可,能做出多種美味的佳肴。

        黃鱔在中醫臨床上,認為其肉、皮骨、血均有醫療藥用價值,其性溫味甘,有補虛損、壯筋骨、祛風濕的功能,可治內科、外科、婦科、神經科多種疾病,特別是對顏面神經麻痹、黃腫、中耳炎等癥有顯著療效。

        黃鱔的生命力強,運輸方便,是城鎮鮮活水產品的主要供應對象,在國內市場深受群眾歡迎;在國際市場上又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小水產品之一,每年大量出口。

    (一)黃鱔的生物學特性

        黃鱔在分類學上屬于合鰓目、合鰓科的一種魚類。

    1、形態性狀

        黃鱔的個體差別較大,一般在100g以下,但最大個體可達1.5kg以上,其體形細長(體長為體高的10.6倍左右),呈蛇形,前段圓后段逐漸側扁,尾部尖細。吻端尖,唇發達,下唇尤厚;上下頜及口蓋有細齒;眼小為一薄皮所蓋;兩個鼻孔分離較遠;左右鰓在腹面已合二為一,共三對,呈倒“V”字形,鰓膜連于鰓峽。體表皮膚光滑無鱗;無偶鰭,背鰭與臀鰭僅留下較低的皮褶與尾鰭相連。體色隨棲息生活的環境略有變化,呈微黃或橙黃色,全身滿布黑色的小斑點,腹部灰白。黃鱔體內構造與一般魚類相似,但其脊椎骨節較多,一般為140節以上。

        消化器官腸短無盤曲,但消化力強。黃鱔無鰾。個體較小者為雌性,雌性體內僅存左側卵巢,右側卵巢退化,懷卵量視個體大小略有差異,一般為200—1000粒;個體大者為雄性,其卵巢已轉化為精巢。

    2、生活習性

        黃鱔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均強,是常生活在水底或岸邊的魚類,喜歡在腐植質較多的偏酸性的水域中,多出現在河道、湖沼、溝渠、稻田、池塘,水庫等水面內,喜愛在堤岸、田埂及亂石縫中鉆洞穴居,鱔的洞穴深隧(洞長約為體長的2.5—3.5倍),結構較蟹洞復雜(可分洞口、前洞、中洞及后洞四個部分),一般洞穴有多個洞口。黃鱔晝伏夜出,白天藏于洞中,夜間出來活動,或守在洞口捕食。攝食方式多為啜吸方式,即食物不經咀嚼就直接吞下,食物比較大時即咬住以后旋轉身體來咬斷食物。黃鱔眼小而呆滯,視覺不發達,對光反應不敏感,但嗅覺較發達,可感覺到餌料生物微弱的氣味。冬季當水溫降到10℃以下時,在棲息地干涸時,能鉆入泥底呈休眠狀態進行越冬。開春后即遷居到地表洞穴開始覓食生長,6—8月是攝食活動的旺季,入冬后漸停食。

        黃鱔鰓小,靠輔助呼吸器官,即口咽腔內表壁的微細血管網直接呼吸氧氣,故在缺氧的水域內仍能生活,在離水后只要皮膚保持濕潤也可生活較長時間。

    3、食性

        黃鱔的食性為動物性餌料,主要以水生昆蟲及幼蟲(搖蚊幼蟲、蜻蜓幼蟲等)、大型浮游動物(枝角類、橈足類、輪蟲等)、水蚯蚓、蝌蚪、幼蛙、小魚、蝦、貝類等為食。在夜間可游到岸邊捕食陸生昆蟲(蚯蚓、蚱蜢、飛蛾之類)。黃鱔貪食并愛攝食活餌,日攝食量測定最高可達其體重的1/7左右。

    4、生長

        黃鱔的生長速度主要與水溫及餌料有關。據報導,野生黃鱔1冬齡全長約為7—19㎝,體重為1—8g;二冬齡全長為18.8—30.6㎝,體重為7—29g;三冬齡全長為25—40.7㎝,體重為10—53g。黃鱔在長期不攝食的情況下雖不會死亡,但體重明顯降低。

    5、生殖

        黃鱔生殖具有性逆轉的顯著特性,故自胚胎期至性開始成熟均為雌性,以后經過生殖轉化為雄性,轉為雄性后不再變化,終生為雄性。黃鱔體長在24cm以下全為雌性。30㎝左右時即有少量雄性,36—38㎝時雌雄比例幾乎相同,以后隨著生長雄性比例逐漸增加,到長達42㎝以上即全為雄性。

        黃鱔的懷卵量少,一般每尾每克體重為6—10粒(鯉科魚類高達200粒以上),故最高懷卵量每尾常不到1000粒。

        黃鱔的生殖季節較長,全年分批產卵,產卵期為4—8月,產卵旺季為5—6月。產卵常在穴居的洞口附近,或在有挺水植物的地方及亂石之間,以免受風浪和敵害侵襲,產卵時親魚先吐泡沫堆成魚巢,然后將卵產于泡沫中,雌雄親鱔護卵發育,受精卵借助泡沫的浮力浮于水面發育,成熟卵呈金黃色,比水稍重,無粘性,卵徑為3.8—4㎜,吸水后膨脹到4.5㎜。卵膜半透明,卵黃囊呈淡黃色,內有許多油球。受精卵的發育時間,30℃左右的水溫,約需150小時孵出魚苗,剛出膜的魚苗全長11—13㎜,出膜后9—11天,魚苗卵黃消失,全長達28㎜左右,開始自由游動,生殖過程結束。

    (二)黃鱔的人工養殖新技術

        黃鱔的繁殖因其生殖條件特殊,同時生長發育階段存在性逆轉的特殊規律,

        雌鱔的個體及懷卵量受到限制(懷卵量至多不過一千,一般僅為數百),加之鱔苗種自然產量較豐富,故目前養殖黃鱔主要靠采捕自然繁殖的苗種,或者從鱔魚飼養池內捕獲黃鱔苗種,以及在捕捉黃鱔時選留出未達到商品規格的幼鱔。

    1、養鱔池的修建和改造

        養鱔池最好宜建在避風向陽,土質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形及大小可根據黃鱔養殖量及地形而定,一般養殖池不宜建得過大,否則捕捉及管理都比較困難。小型的養殖面積以4—5㎡為宜,較大規模的養殖可聯片建成池組,每個池的面積為10—15㎡,池深一般有1m左右即可。黃鱔有善于鉆洞作穴的習性,故池子的堤坡要堅固,否則容易穿洞逃逸。堤坡可用磚砌、水泥板或三合土做好護坡,池堤水面以上應略向內傾斜,以防黃鱔爬出翻越。池底夯緊,或鋪一層水泥,池子的進出水口要用鐵絲網攔設。為了使黃鱔能在池內穴居,應在池底鋪上30—50㎝厚的泥土,泥土的軟硬應適度,使黃鱔可在泥內作洞。

        如利用小型魚池和積肥凼等養黃鱔,主要應在池的周圍做好護坡,在進出水口做好防逃設備,稍加改造即可進行養殖。

    2、苗種投放

        苗種要求規格整齊(同一個池不能將大小不同的個體共池混養,以防相互殘食),體質健壯,苗種來源主要可采用下述方法獲得。

        成鱔飼養池內在產卵孵化期間,可補充一定數量的雄鱔,然后在池內投放一些油菜、麥桿、豆莖,誘黃鱔產卵,當孵出幼鱔后即可撈出放在其它池內飼養。

        另外,平時捕捉黃鱔時,也可將商品價值不高的幼小黃鱔留下做種源,但在捕捉時注意不能采用殘傷的方法(鉤捕、針叉等),以徒手或鱔籠捕捉的方法為佳。

        也可與商業、水產部門掛鉤,將收購未達到商品規格要求的幼鱔收集起來,作為苗種投放。

        黃鱔生長較緩慢,其放養密度可根據個體大小及飼養條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養量不宜超過2.5㎏(一齡鱔50條左右);春后放養鱔苗其數量可增高,每平方米可達100條以上。進行暫養或蓄養的黃鱔其放養量,一般每平方米以5㎏以下為宜。

    3、飼養管理

        黃鱔入池后即要加強飼養管理,投餌時應注意保持餌料的鮮活香甜,不要投喂腐臭變質的餌料。除投喂肉食性的餌料外,還可投喂一些谷物、瓜果皮、黃豆等植物性餌料。黃鱔的主要生長期為4—10月,投餌時做到定時定量,每天堅持投喂,投喂量一般為其總體重的3﹪左右,以當天食完無余為原則。管理主要做好水質管理及防逃管理。水位以20—30㎝為宜,注意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清新,防止農藥及污水流入池內。高溫季節防止水溫過高,應搭棚遮陰,或種植瓜菜遮陰。防逃管理做到天天檢查進出水口,特別雷雨或洪水季節,因鱔池小而淺,很容易造成池水溢出,鱔魚外逃。另外,平時注意鴨、獸、貓、鼠入池危害。

    (三)黃鱔的捕撈及貯運

        黃鱔的少量捕捉可下池沿洞用手摸捉,大量捕捉可用圍網捕獲,其操作方法是,選用的網具要軟,網眼要密,捕撈前一天將一些水生飼料和草莖放在池子的一邊,黃鱔愛鉆入草層葉莖內棲息,然后用網輕輕將黃鱔和水草一同撈起,清除網內水草即可捕獲黃鱔。如需全部捕捉只能干池清捕。

        黃鱔的貯運管理是保證商品質量鮮活的重要環節。黃鱔捕撈或收購后,即應進行清理,將混入的泥沙污物清除,并將殘傷的黃鱔剔除,然后再裝入水缸或木桶內進行貯運,剛捕獲的黃鱔,特別在其生長季節,消化道內排泄物很多,易于污染水質,故需經多次換水,待水質穩定干凈后方可發運。發運途中如時間較長,每4—6小時應換水一次(高溫季節還應增加),運輸黃鱔管理不當經常出現鱔魚“發燒”的現象(水溫可高達45℃以上),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裝運時不能密度過高(一般鱔水比例以1:1為宜,高溫季節還應降低鱔魚比例),貯運在經常換水的同時還要將底層黃鱔翻換上來。另外,貯運中在缸、桶口應加上有通氣孔的蓋,以防逃出。黃鱔運到后如不能馬上銷出,即應轉入池內散開蓄養,不能長時間存放在缸桶內高密度集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2:0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牟定县| 西藏| 广南县| 偏关县| 封丘县| 穆棱市| 改则县| 宜春市| 渭源县| 万荣县| 江门市| 衡阳县| 南雄市| 玉树县| 邢台市| 文成县| 宁武县| 郎溪县| 高雄市| 泽普县| 开封市| 津市市| 南郑县| 如皋市| 南涧| 梅河口市| 磐安县| 兰考县| 延吉市| 斗六市| 长海县| 大丰市| 行唐县| 扎赉特旗| 温宿县| 芒康县| 封开县| 长白| 临漳县| 常山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