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2日,傳出將啟動《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消息后,生豬市場價格逐漸趨于穩定。隨后,河北、江西、四川、河南、重慶等十余個省市,先后制定出臺當地的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預案。 6月13日,在生豬價格持續走低,豬糧比價持續四周低于6:1的情況下,商務部等三部委根據《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三級預警機制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批準,首次啟動了凍豬肉的收儲工作,以期穩定生豬生產。通過一個月的調控,生豬市場價格明顯回升,豬e網統計,在收儲一個月的時間里,生豬價格上漲7.8%,豬糧比也回到盈虧平衡點附近,各主產區的具體情況如下。 收儲以來我國沿海地區生豬價格走勢 沿海生豬主產區(指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廣東省等四個省)價格隨著預案的啟動,逐漸表現趨穩態勢,而廣東省、福建省等地則依然保持下滑狀態,但下滑幅度明顯減弱。6月13日,隨著凍肉收儲的啟動,整個沿海地區生豬價格也逐漸有所好轉,但幅度不是很大。其中廣東省生豬價格從9.8元/公斤漲至10.5 元/公斤,漲幅為7%;浙江省從10.4元/公斤漲至10.8元/公斤,漲幅為3.8%;福建省從9.7元/公斤漲至10.4元/公斤,漲幅為7.2%;江蘇省從8.8元/公斤漲至9.8元/公斤,漲幅為11%。同時受玉米價格的走高的拖累,養豬生產的依然處于虧損狀態,虧損幅度約為100~150元 /頭。目前,隨著一些地區收儲的結束,收儲對生豬價格的支撐開始減弱,部分地區也略有回落趨勢。 收儲以來我國東北地區生豬價格走勢 東北生豬主產區在本次收儲過程中價格上漲最為明顯。隨著預案的啟動,生豬價格也逐漸跌穩。而后在收儲的拉動下,加上存欄大豬有限,生豬價格迅速回升,僅 10天時間,黑龍江省生豬價格從10.3元/公斤漲至11.3元/公斤,漲幅為10%;吉林省從10.2元/公斤漲至11.4元/公斤,漲幅為10%;遼寧省從10.2元/公斤漲至10.9元/公斤,漲幅為7%。豬糧比也普遍漲過7:1以上。 而后,隨著個別地區收儲的結束,漲勢逐漸減弱,多數地區維持穩定,吉林省豬價略有滑坡。由于生豬價格的回暖,部分散養殖戶開始緩慢補欄,使得仔豬價格也逐漸企穩回升。 收儲以來我國中部地區生豬價格走勢 中部地區(指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等七個省)隨著預案的啟動,豬價依然保持緩慢下滑。直到收儲開始,各地生豬價格才普遍開始緩慢回升,從收儲前的9.5~10元/公斤之間漲至10~10.5元/公斤,個別地區升至11元/公斤左右。 收儲半月后,除山東省明顯下滑外,多數地區開始走弱。受豬價上漲的帶動,利潤水平雖有所好轉,但依然處于虧損狀態,僅部分經營較好的養殖企業能夠保本或略有盈利。 收儲以來我國川桂地區生豬價格走勢 川桂地區則受收儲影響相對較小,其中廣西自治區自預案啟動以來,就一直保持在10元/公斤上下震蕩,無明顯好轉。四川省隨著國家預案的啟動,最先開始了凍肉收儲,然而,生豬價格并沒有因此而得以回暖,反而一路下滑。從一開始的9元/公斤跌至8~8.5元/公斤之間,個別地區甚至跌至8元/公斤以下。 隨后在全國收儲的帶動下生豬價格逐漸開始復蘇,截至目前已基本回至10元/公斤上下。 收儲以來我國非優勢產區生豬價格走勢 陜西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非優勢區域由于飼養量相對較少,在這需求較弱的時段里,價格表現弱勢穩定。進入6月中下旬,在各地收儲的帶動下,豬價開始緩慢回暖。其中,北京市從收儲前10元/公斤漲至10.5~11元/公斤之間;陜西省、甘肅省和山西省從收儲前的8.5~9元/公斤漲至9~10元/公斤;內蒙則古自治區從9.5元/公斤漲至10.5元/公斤附近。但由于飼料原料價格的緩慢走高,生豬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后市分析 總的來說,通過凍肉收儲暫時緩解市場價格下滑的壓力,取得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的效果。但收儲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隨著收儲影響逐漸減弱,以及高溫天氣導致豬肉消費進入低谷時期,生豬價格將再度表現走弱的趨勢。 預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生豬價格將持續弱勢運行,個別地區在收儲和存欄等因素的影響,價格會有所波動,但幅度不會太大。當前東北仔豬價低,補欄較前期略有好轉,安徽省局部地區出現高熱小區域流行,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四川省和江西省等地也有零星發作,廣大養殖戶在關注市場行情時,加強飼養管理,控制疫病流行,把握行情,適時出欄。鑒于當前總的生產形勢,仔豬補欄以謹慎為好,切莫大踏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