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我區農作物秸稈加工綜合利用率,全面提高飼草料加工配送水平,7月8日,全區農作物秸稈加工調制暨飼草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現場會在吳忠召開,正式啟動我區飼草加工配送中心建設項目。會上,自治區農牧廳安排部署了2009年農作物秸稈加工與飼草配送中心建設,并與五市農牧局簽訂《2009年飼草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目標責任書》。自治區農牧廳馬明副廳長、周東寧副廳長到會并作重要講話。 項目計劃在全區五個市的16個縣(市、區)改建、新建20個飼草加工配送中心,涉及范圍包括奶牛、肉牛和肉羊養殖園區、合作社以及養殖示范村。建設青貯池32.5萬立方米,購置玉米(青貯)收獲機械、鍘草機等農機裝備257臺(套)。帶動全區全年完成秸稈加工調制212萬噸,其中全株玉米青貯80萬噸,秸稈黃貯107萬噸,微貯、酶貯和氨化20萬噸,生產加工秸稈顆粒(壓塊)飼料5萬噸,秸稈加工利用率達到50%以上。 會議要求,配送中心建設所購農機設備要與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緊密結合,做好飼草加工機械補貼和推廣工作。各地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做好大型鍘草機、大中型玉米青貯收獲機、青貯飼料取料機、全混合日糧(TMR)攪拌車、秸稈壓塊機、顆粒飼料加工機組和青貯飼料包膜機等各種機械設備的購置工作,所需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給予優先補貼。各地農機部門要優先安排配送中心購機,8月底前完成購置工作。要加強監督管理,對配送中心購置的補貼機具要建立機具補貼檔案、機具掛牌入戶,加強農機與畜牧部門的配合,加強對飼料配送中心購置機具的人員的培訓和業務指導。 會議強調,要將飼草加工配送中心建設作為今年秸稈加工調制利用重點工作來抓。一是精心組織。要堅持因地制宜,考慮地區特點、配送中心建設的主體以及配送服務對象等多種因素,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精心組織,統籌安排。灌區各縣要以全株玉米青貯加工配送為主,在上規模和擴大覆蓋面上下功夫;山區要抓好典型示范,以點代面,積累經驗,逐步推廣。二是嚴格執行建設標準,落實好各項建設內容。青貯池的建設規模必須達到《實施方案》中以獎代補川區和山區相應的規模要求;在機械配置、原料供應、配送形式和服務范圍等方面,要精心籌劃,合理配置。三是創新運作機制,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建立“種植+配送中心+養殖戶”等有效的運行機制和飼草加工配送模式,按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方式(模式)開展飼草(秸稈)青貯加工生產。四是加強技術培訓,做好技術服務。采取技術承包的方式,分層次、分區域,開展技術培訓,做好技術服務。重點加強飼料加工調制、農機具使用與維護、科學日糧配制技術指導。五是加強管理。各市要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抓好工作的管理與落實,對驗收達標的飼草料配送中心兌現以獎代補資金。對2009年管理與服務工作突出的配送中心,將在3年內繼續給予支持。對今年驗收不合格的配送中心不予補貼,下年度驗收合格將削減補助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