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飼料 飼料要聞 查看內容

    四川奶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近年來,四川省各級黨政十分重視奶業發展,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投入,鼓勵奶牛養殖,引進加工企業等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四川省奶業的迅速發展,全省奶牛數量成倍增長,牛奶產量大幅增加,乳品加工能力大幅提高。

      1  四川奶業發展回顧

      1.1  奶牛數量發展迅速,生產水平持續提高  20世紀80年代至90代初,四川省奶牛數量相對穩定,年存欄2.5萬頭左右,90年代后期至2000年增長較快,從1996年的2.48萬頭增長到2000年的5.21萬頭,養殖數量在短短的四年時間內翻了一翻,年均增長26.5%。到2001年以后,奶牛養殖數量增長開始加快,2008年奶牛存欄21.10萬頭,比2000年增長3.05倍,年均增長38.12%,其中2001年和2003年增長最快,分別比上年增長44.15%和50.83%。全省牛奶產量從2001年開始大幅度增加,2008年的牛奶產量達到70.54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145.19%。全省奶牛單產水平得到提高,305天產奶量由2002年的3950千克提高到2008年的4201千克,提高6.3%。

      1.2  奶牛養殖相對集中,小區規模飼養發展較快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奶牛養殖主要分布在成都、自貢等大中城市郊區,以國有農墾奶牛場為主。九十年代后期農墾奶牛場開始逐步退出奶牛養殖,農戶開始涉足奶牛養殖,養殖規模小而分散。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出現了農戶小區規模養殖和集約化、現代化牧場共同發展的局面。目前全省奶牛養殖主要分布在成都、綿陽、南充、眉山、達州、雅安、巴中、西昌等大中城市郊區,養殖數量達16萬多頭,占全省養殖數量的80%左右。全省養殖2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養殖所占比重達到25%以上,機械化擠奶牛比例達到35%以上。

      1.3  乳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乳品加工快速發展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外乳品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各種奶制品的生產和供應促進了人們對奶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轉變,城鄉居民對乳制品需求日益增長,牛奶已經從奢侈品轉變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乳制品(鮮乳、乳粉、酸乳)消費量由1992年的9.23千克增加至2007年的24.87千克,增長了179%。農村居民乳制品消費從無到有,1992年農村居民鮮乳和乳制品消費量為1.16千克,2007年達到了3.52千克,比1992年增長了203%,而同期肉類和蛋類僅分別增長了40.90%和63.89%。2008年盡管遭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但四川省奶制品消費潛力仍很強勁,尤其是成都市場奶制品的消費能力很強,已經占到食品消費的6.1%,位于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第6位。

      乳品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促進了四川省乳品加工企業的快速發展。伊利、蒙牛、光明、維維、妙士、娃哈哈等國內品牌企業紛紛在川投資建廠,搶占奶源。菊樂、華西和新希望等本地企業也擴建生產線,提高牛奶加工能力,應對乳品市場的激烈競爭。目前全省乳制品加工企業達到60多家,乳品加工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5000多噸,比2001年增長了8倍。

      2  主要問題

      四川省奶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產業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過剩、養殖水平低、企業與奶農關系不協調、原料乳供應不穩定、市場競爭無序、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問題,成為制約四川省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2.1  奶業發展缺乏總體規劃和布局  奶源基地建設滯后于乳品加工業的發展,乳品加工企業盲目發展,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導致惡性競爭,奶源爭奪激烈,原料奶價格異常波動。

      2.2  奶業發展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  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的利益關系不順,沒有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合理分配的產業化鏈條。在奶源緊張時,企業紛紛搶購,在奶源過剩時,又實行壓級壓價甚至拒收,奶牛養殖戶利益得不到保護。奶牛養殖數量起伏較大,原奶供應得不到保障。

      2.3  奶牛生產水平較低  在奶牛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只求數量、忽視質量的傾向。由于奶牛繁殖周期長,各地紛紛到省外購買了大量的低產荷斯坦2~3代雜交牛,導致全省低產奶牛比例占到50%~60%,而且奶牛群體結構不合理,能繁母牛比例不到55%。奶牛養殖方式落后,規模化標準化水平較低,全省養殖5頭以下奶牛數量所占比重達到45%左右,散養模式仍居主導地位,養殖水平低下,精飼料飼喂量過大,優質青粗料供應嚴重不足,導致奶牛單產水平仍然較低。

      2.4   加工企業品種單一  乳品加工企業之間產品趨同,靠打價格戰爭取市場,營養價值較高的巴氏奶、常溫奶、酸奶長期在低價位運行。同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企業壓低原奶收購價或大量用奶粉生產復原乳,使奶業進入惡性循環。隨著原材料及運輸成本的不斷上升,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導致乳品加工企業利潤不斷下降甚至虧損。

      3  奶業發展前景

      2008年,中國乳業遭遇金融海嘯與“三聚氰胺”事件的雙重危機,整個行業一度深陷泥潭。隨著國家重拳監管、企業積極自救,如今風波漸息。但是,經此一劫,中國乳企有的重整旗鼓,有的止步不前,有的銷聲匿跡,原有格局被顛覆,新的行業格局正在形成中。從未來發展看,我國乳品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目前我國人均奶類消費與發達國家消費水平仍存在著巨大差距,也遠遠低于世界和亞洲平均水平。在未來五至十年,消費人群的繼續擴大和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將促進我國乳品需求的持續擴張。

      當前世界奶業逐漸從增加奶牛頭數轉向提高母牛單產水平方向發展。我國乳業發展經過近兩年的市場洗禮,將低質低效的奶牛淘汰掉,把飼養條件差、管理水平低的奶戶淘汰掉,為我國乳業實現資源整合,推進奶業升級,向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的奶業戰略轉變提供了機遇。近幾年,由于國家有關奶業扶持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原料奶價格漲幅明顯,養殖效益下滑的狀況逐步得到緩解,四川省奶牛生產保持穩定增長勢頭,2008年奶產量同比增長9.21%。

      4  對策建議

      4.1  認真落實國家扶持政策,促進奶業持續穩定發展  認真貫徹國務院和農業部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文件精神,加強國家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大奶業發展的扶持力度。擴大奶牛良種補貼實施范圍,實施后備母牛補貼制度,完善奶牛重大疫病防治和撲殺政策,扶持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對牧業機械和擠奶機械進行補貼,加大對奶農的信貸支持,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險。

      4.2  加強奶牛良繁體系建設,推進奶業生產方式轉變  加強奶牛良種繁育,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優化奶牛群體結構,不斷提高奶牛單產水平。根據全國奶牛品種改良計劃,制定和實施四川奶牛品種改良計劃,推動全省良種登記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工作的開展。建立和完善縣鄉奶牛技術推廣體系,提高技術人員業務素質,提高服務水平。

      加快四川省奶牛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標準化改造,改善飼養和防疫條件,提高機械化擠奶比例,全面推廣玉米青貯飼料的生產和使用,推廣奶牛全混合日糧(TMR)技術,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實行統一良種、統一防疫、統一操作規范,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生產水平。堅持生產發展和防疫保護并重的方針,加強奶牛疫病的防控。

      4.3  合理布局,協調發展  認真執行《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嚴格加工企業的行業準入,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避免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合理配置原料和加工產能。奶源基地建設要結合乳品加工企業產能和分布以及飼草飼料資源供給情況,發展奶牛生產,促進奶源基地與加工企業協調發展。同時加工企業要結合當地情況,發展與當地氣候特征相適應的奶牛品種,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奶源基地。除發展荷斯坦奶牛外,可發展娟姍牛、西門塔爾牛和奶水牛等品種,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4.4  發展奶農專業生產合作組織,加快推進產業化經營  積極扶持奶農專業合作社、奶牛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大力發展以奶農為基礎、養殖基地為依托、乳品加工企業為龍頭的奶業產業化經營方式,鼓勵乳品加工企業采取訂單收購、建立風險基金、返還利潤、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與奶農形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和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來源:中國食品產業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11:3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伊春市| 仁怀市| 广安市| 潍坊市| 双鸭山市| 环江| 九江县| 达尔| 乌鲁木齐市| 美姑县| 萍乡市| 新丰县| 安化县| 台东市| 乳源| 克东县| 霍林郭勒市| 洪江市| 凤阳县| 江川县| 蒙自县| 集贤县| 汝阳县| 兴文县| 化德县| 万安县| 屯门区| 班玛县| 延安市| 合作市| 通城县| 犍为县| 繁昌县| 资中县| 苍南县| 乌鲁木齐县| 巴楚县| 武山县| 黔南| 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