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云籠罩在地球上空。一場名為豬流感的疫情由美洲大陸出發,迅速向世界各國蔓延。 截至4月29日,已有20多個國家發現疑似或確診豬流感病例;在疫情首先暴發的墨西哥,已有超過150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流感流行的警告級別提高到4級——其含義是一種新病毒在人際間傳播,可以引起“群體性”暴發。 盡管從目前情況看,豬流感疫情的傳播尚在可控范圍內,但我們必須對其保持足夠的警惕。由于還無法確知此次病毒的源頭在哪里,人們更像是在同一個隱形的敵人作戰,世衛組織稱形勢的發展“不能預測”。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疫病,其中有記錄的死亡超過10萬人的就有幾十次。這些瘟疫甚至影響了種族的變遷、文明的興衰,改變了歷史發展的進程。各類疫病當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就是大流感。上個世紀,全球共暴發過三次大規模的流感,尤以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最為慘烈——那次大流感持續了約18個月,感染人數達1億以上,奪去了至少4000萬人的生命,遠遠超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 根據既往的經驗,專家指出,世界上平均每隔30—50年就會有一次大流感。最近的一次大流感發生在1968年,迄今已經40年,這意味著新一波大流感的發生概率越來越大。這并非危言聳聽。近年來,禽流感、SARS、豬流感等疫情在各國接連暴發,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特別不能忽視的一點是,人類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時代,發達便捷的交通、相互關聯的經濟,使世界各國的人員和物資往來日益頻繁而密集,病毒在人際間傳播的幾率因此大大增加,傳播的速度更遠非昔日可比。歷史上的疫病流行主要通過海洋航線,完成全球傳播需要幾個月;而現在,可能只要幾個小時就能從一國擴散到另一國。由這次豬流感疫情就能看出,在墨西哥、美國宣布疫情后不久,就有相距萬里之外的多個國家發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感染者多為剛從墨西哥返回的旅行者。 可見,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場局部的疫病都有可能演化成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沒有哪個國家和民族、也沒有哪個個人能確保自己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因此,一切隔岸觀火的消極態度都是不合時宜的,那些幸災樂禍乃至落井下石的言行更是極端愚蠢。當此時刻,需要大力倡導一種廣博的世界主義情懷和負責任的世界公民意識。 我們看到,從前些年的“9·11”事件、南亞海嘯,到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再到當下這場豬流感疫情,已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展現出這樣的情懷和意識,對屬于“別人”的災難或疫情給予感同身受的關切和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中國社會逐漸走向成熟的體現。中國政府在此次疫情中的反應及時而有序,雖然疫情尚未波及中國,但政府已經緊急動員,積極介入。對內,啟動應急機制,全方位部署防控;對外,密切跟蹤疫情,加強國際合作,展示了一個責任政府和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姿態。 全球化時代的疫情,需要全球各國的通力合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類之間不應再有敵人,人類面臨的是一個共同的敵人。國際合作包括雙邊與多邊,內容涉及疫情通報、聯合救助、聯合科研等,其中最為緊要的是疫苗的合作開發。疫苗是預防流感和減輕其流行后果的最重要手段,但人類至今未研制出一個可以有效預防各種流感的疫苗。為此,必須聚集全世界的科技力量、生產力量,合力攻關。 世界公民意識當然不只是對國家和個人的要求,也適用于企業界。以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為代表的藥品企業,尤其應當承擔起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放棄狹隘的利益追逐,讓渡一部分權利,參與到這場事關全人類命運的救助中來。 “瘟疫在古代是墳場,在近代是戰場,在當代則是考場。”這是非典期間出版的《人類瘟疫報告》中的一句話。疫情當前,考驗我們的不僅是技術,更有信念、智慧和人心。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