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政協提案委就食品安全問題赴市藥監局開展提案辦理專題座談會。記者獲悉,針對委員們關心的食品安全早期預警、餐飲業衛生檢測、食品源頭監督等問題,市藥監局都做了相關工作并予以答復。在答復中,記者了解到,一個可以根據天氣變化作出食物變質提醒的預警系統將在6月正式啟用。 委員觀點:建議建立全市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監督與預警系統;研究和建立針對食源性、水源性、生物反恐的策略與全市分級預警系統。加強食源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監控和早期預警體系建設。建立適合上海的食品安全評價體系,科學評判人群對各類食品有毒有害物質的暴露量和致病風險。 市藥監局答復:目前內部試運行的氣象因素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預報,將于6月正式啟用。去年市藥監局組織開展了《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預報)系統研究》,建立了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預報)數學模型和工作機制,分析得出―――連續三天溫度達到32攝氏度、濕度達到90%,第四天食物中毒突發的幾率較大。6月起,這種天氣變化或可造成食物變質的提醒,將通過氣象部門,以類似“晨練指數”或“防曬指數”的形式不定期向社會發布。 年內推出100條食品安全示范街 委員觀點:建議擴大監測范圍,消除食品隱患死角;加強對中小型餐飲企業的衛生抽查工作;建立定期的餐飲企業食品衛生檢測制度;食品衛生檢測結果應向全社會公示。 市藥監局答復:年內,淮海路、南京路等餐飲企業較密集的區域,將評選推出100條食品安全示范街。明年將向全市范圍內推廣。目前,上海有各類餐飲單位5萬余家,全市有700余名食品衛生監督員奮戰在餐飲企業衛生監督檢測第一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餐飲企業開展監督檢查。通過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和監督抽檢公示制度,調動餐飲企業的積極性,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 豬肉流通可全過程跟蹤 委員觀點:建議在主要供應上海市場蔬菜和肉類的地區建立農產品基地,建立認證標準,并且建設一支相關的專家隊伍;對于群眾反映強烈、容易造成重大食源性疾病的肉類食品(如豬、牛、羊等),構建嚴格的現代化物流配送體系和檢測體系,從源頭上保證上海市農產品的安全。 市藥監局答復:上海70%農產品需要依賴兄弟省市的支援,食用農產品的源頭管理任務艱巨。去年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上海豬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已覆蓋本市15家生豬定點屠宰場,12家肉類、活雞批發市場,631家標準化菜場,164家大賣場以及30家供滬的外省市肉類加工場(屠宰場),該系統實現了豬肉流通全過程跟蹤、豬肉加工、流通企業全覆蓋、信息清晰、追溯快捷的總體目標。 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已啟動 委員觀點:建議完善食品添加劑清單;對由于添加非《食品添加劑清單》中的化學品而造成對公民健康傷害的法人代表及有關企業追究刑事及民事責任;建立或完善嚴格的新食品添加劑審批制度。 市藥監局答復:近期,本市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正在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的專項整治活動,將公布一批典型的違法案件,同時也在制定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的長效管理機制。(作者:劉力源 袁松祿)
來源: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