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有報道稱,國家糧食局局長聶振邦表示,盡管玉米價格上漲,但中國沒有出售儲備玉米的計劃,而且正在研究在華北地區收儲更多玉米的可能性。對于政策方面的樂觀預期依然是支撐玉米價格的主要因素。 筆者認為,目前在華北地區進行玉米收儲不妥,或者為時尚早。雖然在政策上,國家一直在支持玉米的價格上漲,但是現在各地價格都呈上漲趨勢,較年前都有大幅度的上漲,而且國家在東北地區的玉米收儲計劃尚未結束,此時出臺在華北地區的收儲計劃為時尚早。后期如果有需要,可以再作定奪,此時過早地放出消息可能會引起市場出現太大的波動。 一、政策效應已經顯現,玉米價格整體呈漲勢 當前,各地玉米價格都在上漲,無一下跌,除了市場的基本需求外,最主要的是國家在東北收儲4000萬噸的政策效應。此時,國家在東北收儲玉米在2800萬噸左右,占收購計劃的70%,收購進度由于農民存量的減少而放緩,隨著收購量的逐漸增加,預計后期玉米的收購進度逐漸走低。 二、國家收儲任務很難完成,玉米牛市基本確定 近日,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表示,公司很可能無法實現收儲600萬噸大豆和4000萬噸玉米的目標。雖然只是預計,目前東北玉米的收購現狀也已經說明此話的可能性,不僅如此,吉糧集團副總經理馮吉龍也表示,國家可能無法實現購買4000萬噸玉米的目標,并分析08/09年度我國玉米產量1.65億噸,今年玉米需求在1.5億噸左右,新季玉米結余1500萬噸,加上上一年度結余的庫存約500萬噸,從總體基本面上看,庫存增加,供求偏松,供大于求2000萬噸。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玉米是供過于求,但是國家4000萬噸的玉米收儲計劃收購,完全可以帶動玉米價格的上漲。 三、隨著玉米收儲時間的推移,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將快速上漲 南方玉米產量非常少,基本都要靠外地調入,而東北則是最主要的原料產地,目前由大連港、錦州港等東北港口發往蛇口港、媽灣港、上海港等南方港口的航道都是玉米的“黃金航道”。倘若連國家在東北收儲玉米都很困難,何況南方的客商了。因此,國家在東北地區收儲玉米的收購量逐漸增加、距收儲截止時間的逐漸接近,與此同時,流入南方的東北玉米也因此而不斷減少,價格也將水漲船高,作為南方玉米加工企業不得不到華北地區采購玉米,此舉也將意味著在不長的時間內華北地區的玉米價格將會出現快速上漲,既而會直接帶動國內玉米價格的整體性上漲。因此,國家這時在華北地區進行玉米收儲就更沒必要了。 四、跨省移庫開始進行不利于華北實施收儲計劃 3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鐵道部、農發行和中儲糧總公司聯合印發通知,下達2009年第一批國家臨時存儲糧食跨省移庫計劃300萬噸,其中玉米163萬噸、大豆137萬噸,全部為東北地區收購的國家臨時存儲糧食(2008年生產)。調出地區分別為內蒙古33萬噸、遼寧20萬噸、吉林110萬噸、黑龍江137萬噸,調入地區為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等省(區、市)。 第一批東北收儲的玉米跨省移庫即將展開,將為后市穩定市場做調控準備。而根據當前的各地的市場行情計算,跨省移庫后的玉米成本與當地的玉米成本有很大差距,差距最起碼在0.10-0.18元/斤左右,成本將在0.85-0.93元/斤。倘若國家堅持順價銷售的原則在糧食批發市場進行銷售,那么華北地區的玉米將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收儲企業、加工企業定會大力采購。如果國家正在研究在華北地區收儲玉米,價格應該如何定?按照在東北地區0.75元/斤收購還是要和跨省移庫到華北地區后的成本看齊?拿河北地區為例,目前的收購價格在0.71-0.725元/斤,如果國家的收購價格定在0.75元/斤,將有50-80元/噸的價差,別說100萬噸,哪怕300萬噸也將很快收儲結束;如果國家的收購價格定在0.80元/斤,收購速度就更不用說了,而且起到連鎖反應,導致南方等地區的玉米價格快速上漲,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價格也會出現快速上漲,不僅如此,物價的上漲也會影響到農民的消費,很有可能前期賣糧的錢與后期的消費收不抵支。 總之,國家在華北地區進行玉米收儲目前來說較為不妥,如果真要收儲一定要等到國家在東北地區的玉米收儲計劃結束后再定奪。筆者認為,想要提高玉米價格、提高農民收入,在追求價格上漲的同時也要維持市場的穩定,還要看供需之間的關系是否達到可控狀態,目前東北地區還有30%的任務沒有完成,對玉米市場的刺激作用還是很大的。而且,就目前的玉米市場,不僅要考慮國內市場,而且還要考慮國際市場。另外,筆者認為,跨省移庫后的玉米拍賣價格雖然原則上堅持順價銷售的原則,但也不排除會以低于成本價進行銷售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