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油是我國城鄉居民食用消費的主要品種之一,約占全年消費的20%。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食用油價格不斷回落,安徽菜油市場價格由創下新高的2008年3月份的16000元/噸跌至目前7800元/噸的低谷,那么,以菜油上游產品油菜籽后市行情將如何演繹?這是油脂行業及生產者眼下所關心的焦點問題。就此,筆者就這方面情況作如下分析。 一、2008年油菜籽收購市場的回顧 2008年油菜籽市場波瀾壯闊。安徽蕪湖縣是全國油菜籽市場的一個縮影,初級收購市場歷經40余天的拉鋸仗,收購價格高開高走,中間也伴有跌宕短暫的過程。從5月20日開秤到6月28日后敲響了油菜籽收購結束的鐘聲,每50公斤油菜籽265元至270元到戶的收購價格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在這交易過程中展現出農企博弈、和諧成交到跌入低谷,詮釋著收購全過程。 (一)農企博弈 5月20日,蕪湖縣油菜籽收割,脫粒已近尾聲,經營商開出每50公斤收購價230元,農戶無動于衷,市場有價無市。5月28日收購價提到240元,市場交易清淡。6月2日提到250元,油脂加工企業為抓入庫量,改變經營策略,實行“一次收購,兩次結算”的辦法,而效果仍然不佳,從而使為數不少的企業毅然放棄油菜籽經營,另辟溪徑,但我縣周邊規模較大的油脂加工企業惜農戶賣跌不賣漲的心理,于6月10日人為地將油菜籽收購價每50公斤降低5——10元,以此推動農戶售油的熱情,但也未見效。 (二)和諧成交 在經過20天左右的時間,農企博弈,蝸行牛步的入庫市場價跌宕后開始起伏。6月16日,油菜籽到戶收購價提到 260元,油脂加工企業開到265元,此時,農戶出售已陸續啟動。6月18日,縣內油菜籽收購價已普遍開到265——270元,縣周邊油廠收購價275 ——277元,從而導致油菜籽由前期陸續啟動轉入入庫高峰,在不到一周時間,蕪湖縣油菜籽農戶出售量已達到90%以上。6月25日,全縣油菜籽收購進入尾聲。 (三)彰顯回落 進入7月15日,巢湖大平油廠每50公斤到庫接收價288元,油菜籽收購市場由開秤時高開高走,直至創下歷史新高,在短暫的小幅振蕩后逐漸回落,7月25日,巢湖大平油廠每50公斤到庫接收價降至到258元,這期間農戶菜籽已出售殆盡,商品菜籽大部分集中在貿易商和加工企業手中。8月上旬又降為每50公斤200元,9月份廠家接收價每50公斤僅為180——190元。鑒此,10月份國家啟動菜籽托市收購每50公斤220元,從而支撐了油菜籽市場持續下降的可能。 二、2009年油菜籽生產形勢分析 據國家農業部信息:2008/2009年我國秋冬播種油菜籽面積9500萬畝,較上年增加800萬畝,增幅9.19%,其中:湖北1810萬畝,湖南省1650萬畝,安徽省1200萬畝(較上年增長14.28%),江西省750萬畝,分別較上年播種面積明顯增長。 又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張力偉處長分析:雖然2008/2009年油菜受干旱、凍害以及長期陰雨對產量影響并不太大,但由于播種面積的增長,預測油菜籽總產有可能達到1380萬噸,較上年1200萬噸,增加180萬噸,增幅15%。 三、預測2009年國內油菜籽價格走勢。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油脂價格全面下滑,加工企業產品不斷積壓,企業效益大幅度的下降。眼下加拿大進口菜籽到港完稅價格為每噸3200——3300元,較之國內菜籽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如果此種優勢能保持到新季菜籽上市之時,那么國產菜籽的整體壓力仍然十分明顯。據3月10日市場信息:安徽市場四級菜油出廠價7800元/噸,菜粕1700元/噸,換算成油菜籽成本價: 1、浸出36%,每500克菜油3.9元,折款140.4元。 2、菜粕30公斤,每50公斤85元,折款51元。 3、每50公斤加工費10元。 4、兩比每50公斤菜籽成本價181.40元。 綜合上述情況,預測新產油菜籽收購價每50公斤150元上下浮動,上限在180元左右,如國家啟動油菜籽儲備收購每50公斤220元,市場價將升至220元間徘徊。由此,筆者對今年油菜籽市場形勢不容樂觀,概括為:一是國內菜籽油供應十分充裕,價格上漲動力不足,二是全國油菜面積擴大,總量增長,產需矛盾進一步緩和,三是國際油脂、油料增產,價格低迷。特別是今年農民種油菜籽呈現成本下降,效益減少,經蕪湖縣油菜產區調查測算: 提高托市價及啟動臨時儲備收購政策的實施,使市場糧價迅速回升到合理的區位,而油菜籽也不例外。假設,今年國家不再啟動油菜籽托市收購,那么,農民將苦不諶言。況且,油菜籽 (一)預測畝成本投入較上年減少6.21% 2008/2009年畝油菜成本投入498元,其中:物化畝投入138元,生產費用畝投入60元,勞動力畝投入300元(按6個勞動日,日工價50元計算),較2007/2008年畝油菜成本投入531元,減少33元,減幅達6.21%,成本下降主要受柴油出廠價每噸6070元調減到4970元,每噸下降1100元,與糧油生產息息相關的石油價格大幅度下降,減輕了我國生產資料上漲的壓力,從而帶動了糧油種植成本的減少。 (二)預測畝均效益較上年減少94.95% 依照現行油脂市場行情,預測今年新季菜籽每50公斤市場收購價在170元左右,較上年到戶收購價265元,減少95元,減幅達35.85%。預測畝單產150公斤(上年單產水平),出售后現金收入510元,扣除畝成本投入498元(含用工),畝凈盈利僅12元,較上年畝凈盈利237.5元,減少225.5元,減幅達94.95%。同時,也大大低于2007年畝凈盈利145元,減少133元,減幅達91.72%。由此,今年農民種油菜籽僅賺了勞動力的工價錢。 四、政策導向將支撐油菜籽市場的定心盤 稻米市場,由于受國家大幅度又是我國油脂消費的主要品種之一。歷史上我國油菜籽產量一路下滑,其主要因素是比較效益下降,然而,受上年油菜籽利益的趨動,以致油菜播種面積迅速擴大,但也由此出現今年農民種油菜增產不增收,勢必又影響下一周期油菜生產的發展。從現狀來看,菜籽市場對政策扶持的依賴性進一步加強,建議國家今年要適時啟動油菜籽托市收購政策,使農民種油菜增產又增收。 五、預測今年菜籽市場農企博弈將更加激烈 眼下,菜籽下游產品比價也不能支撐菜籽收購價格高企,受去年收購價高開高走,后期快速下滑的影響,令油脂行業心有余悸,預計今年新菜籽登場時廠家不敢冒然抬價搶購,從目前油脂企業現狀來看,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油脂市場低迷,企業經營全面出現嚴重虧損,因此,對今年菜籽收購態度將更加謹慎,待之于國家啟動菜籽托市收購政策明朗后,方可介入菜籽經營。而農民在菜籽登場時也不會急于出售,其因是受上年油菜籽市場出售價每50公斤達到265元以上,而今年有可能低于上年近100元,心理期望的價格遠遠未達到,采取等待觀望,從而導致今年油菜籽收購在一定期限內企業不愿收,農民不愿交,農企博弈將演繹著一場激烈的拉鋸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