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9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總體趨堅,主要受到南美天氣偏旱、中國需求強勁的帶動,美國CBOT豆類合約強勢橫盤,國際原油期貨也呈現筑底反彈格局,外部市場也為BMD毛棕油期市帶來強勢橫盤的心理支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相關衍生品市場的振蕩趨強,馬來西亞出口商挺價、提價意愿回暖,隨著后期進口棕櫚油預期采購成本的逐月趨升,加上節日期間國內港口供需“緊平衡”格局有望延續,各地棕櫚油市場有望延續近期區間徘徊的強勢箱體。具體原因現分析如下: 節日期間國際油脂市場振蕩,國內棕櫚油行情短期預計有所調整 1月份期間,美國CBOT大豆、豆油期貨市場振蕩趨強,大盤已經重返近兩個月來的新高,這對亞洲植物油市場人氣帶來利好支撐。節前最后一個交易周里,中國大商所(DCE)棕櫚油市場盤中運行在5150元/噸-5200元/噸,延續著今年以來的強勢振蕩格局。不過春節期間,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油基準0904合約,窄幅回落至1750令吉/噸,振蕩調整。 由于國際氣象機構對南美大豆主產區天氣分歧較大,加上國際原油價格低位整理,油脂市場多空匯聚,不過棕櫚油等植物油價格不大可能復制2008年下半年的“崩盤”走勢,而經過持續大跌之后的商品市場筑底之后顯然也孕育著反彈動能,值得我們一同關注。 進口新貨買盤成本相對堅挺,節后國內現貨商報價存在抗跌心理 2009年元旦之后,國際大豆、能源為代表的商品市場演繹“開門紅”行情,加上前期主要買家的進口需求強勁,共同提振馬來西亞棕櫚油市場連續躍升,也帶動當地出口商相應抬升對華銷售的24度精棕油報價,明年一、二季度船期的價格為575.0美元/噸-585.0美元/噸,折合到岸交貨成本在5150元/噸-5200元/噸,較去年底上漲了400元/噸左右,持平或略高于節前國內港口的分銷報價。 綜合分析,2009年全球經濟仍處于“衰退——筑底——恢復”的調整期,中國、印度等主要進口國的采購需求,東南亞主產國油棕的供應水平,包括外部市場的后續運行節奏,將共同決定國際棕櫚油市場包括國內市場的大方向。開春之后,隨著國內高熔點精煉棕櫚油需求的季節性回暖,一旦外圍市場振蕩趨強、再展升勢,港口現貨商挺價、提價棕櫚油產品的意愿仍有望跟盤顯現,畢竟社會庫存目前依然處于近年的最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