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01:2008年11月,海關總署更發出預警,指出外資企業在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強,尤其跨國投資企業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資訊,行情)的市場,為什么我們沒有擋住國際資本巨鱷對大豆市場的蠶食?食用油高價背后是一場怎樣的市場博弈? 圖片02:隨著低價油的拋出,國內油脂企業再此遭遇重創,到2006年,東北半數以上的油脂企業處于倒閉、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而與此同時,跨國資本卻迅速擴張,豐益國際其旗下控制的大豆壓榨企業達到了12家,年壓榨能力超過1000萬噸,占據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近85%的市場份額。 圖片03:為了保護大豆產區的農民利益,國家出臺了中央儲備收購政策,以較高的價格收購大豆,但從記者的調查看,國產大豆的銷路難度仍然不小,農民們每天都在為賣豆子發愁,直到現在農民家的糧食還堆在庫里一粒也沒賣出去。 圖片04: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稱跨國資本對大豆產業的壟斷正是前車之鑒,他現在最擔心的是,大豆的悲劇會在其他糧食作物上面重演,他分析到,目前跨國資本的布局遠沒有結束,外資一旦控制糧食領域,必然像大豆油(資訊,行情)一樣操縱糧價,每一位消費者必然要為高價糧買單。 2008:外資侵蝕中國糧食安全再調查 記者:莊嚴 攝像:劉勛 從2007年開始,國內很多媒體都在關注國際農業資本對國內大豆和食用油市場的爭奪。國家有關部門也多次出臺政策保護國內豆農的利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然而,我們看到最近兩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的食用油價格卻突然出現暴漲,并長期維持高位。而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11月,海關總署更發出預警,指出外資企業在我國糧食領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強,尤其跨國投資企業豐益國際,斥資30億美元進駐東北,企圖壟斷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市場。為什么我們沒有擋住國際資本巨鱷對大豆市場的蠶食?食用油高價背后是一場怎樣的市場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