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后隨著水溫的逐漸回升,魚類活動逐步增強。及時做好養殖管理,是奪取養魚高產的第一步,在養殖過程中要把好“五關”。 1.清塘消毒關:做好池塘整修。苗種放養前10~15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藥物徹底殺菌消毒。 2.苗種放養關:早放養早適應環境、早生長和延長生長期。同時,早放養魚種不易受傷,便于運輸,成活率高。另外,放養的苗種規格盡量要大。 3.施肥投飼關:開春后當水溫達到8℃以上時,養殖肥水魚(鰱鳙魚等)為主的池塘,應開始追施肥料,以培養水中天然餌料。施肥量根據水質肥瘦來決定,一般每畝施充分發酵后有機肥80~100公斤。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為好。以養雜食性或吃食性魚為主的池塘,應盡早引食投飼,每天定點定時投喂一次豆餅、四號粉等精飼料。 4.水質調節關:當水溫達到10℃時,魚類開始活動攝食,應及時加深水位。早春最好大換水一次,以后每15~20天注入新水一次,逐步提高水位至1米以上。同時,要防止污水和敵害生物流入池內。 5.防治魚病關:隨著水溫的回升,病菌繁衍加快,除了放養前的池塘消毒殺菌防病外,還要做好:(1)魚種入池時用食鹽水或高錳酸鉀浸洗消毒;(2)每隔15~20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藥物全池潑灑一次;(3)經常清除食臺殘餌,定期加新水,以防水質惡化;(4)發現魚病及時對癥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