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用雙低菜粕代替傳統的豆粕來養豬,每頭豬日增重達到了900克,這樣一來,每飼養一頭豬可減少支出30多元。專家指出,采用雙低菜粕不僅可以大大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也有利于緩解我國豆粕等飼料蛋白質資源緊缺的矛盾,開發潛力巨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傅廷棟向記者介紹,油菜餅中含有約40%的蛋白質,蛋白質含量與大豆餅相當,比稻谷、小麥、玉米高3-5倍,是非常有價值的飼料蛋白質源。長期以來,由于傳統的雙高油菜品種硫苷含量高達100-150微克分子/克(餅),酶解的產物對家畜、家禽有毒害作用,過去一般把油菜餅作肥料,而從外省調進大批豆餅,浪費了寶貴的蛋白質資源。目前湖北省推廣的雙低油菜品種,硫苷含量一般都低于40微克分子/克(餅),搭配作飼料是比較安全的。如果湖北省1800萬畝油菜都能普及雙低品種,按一畝菜餅蛋白能育肥一頭豬計算,即可供育肥1800萬頭豬,將為湖北省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在飼料工業和養殖業中廣泛應用雙低菜籽粕,將有力地推動雙低油菜的產業化生產,其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華中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彭健博士介紹說,經過選育后的雙低菜粕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常量和微量礦物元素,其中,鈣、硒、鐵、鎂、錳、鋅的含量比豆粕中高,磷的含量是豆粕中的兩倍。同時,雙低菜粕還含有豐富的含硫氨基酸,而這些氨基酸正是豆粕中比較缺乏的。彭博士說,當雙低菜粕與豆粕合用時,可以起到平衡和互補的作用,使動物的生產性能高于單獨使用任何一種餅粕。 據介紹,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各國在80年代中后期就普及了雙低油菜品種,僅油菜餅作飼料一項,這些國家每年就可獲得近1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我國生豬年飼養量達4.42億頭,居世界之首,但是蛋白飼料緊缺,豆餅資源不足。自70年代中后期以來,雙低油菜育種取得了飛速發展,全國及湖北省雙低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資料顯示:目前全國雙低油菜種植面積已占油菜種植面積的30%左右,5年內將達到50%-60%。湖北省作為我國最大的油菜生產省份,每年生產出大量的雙低油菜籽及其餅粕,為畜牧生產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湖北目前雙低油菜的種植面積已達1280萬畝,占該省油菜種植面積的73%。 專家指出,若將湖北省年產雙低菜籽粕的90%用于豬飼糧中,每年可增產豬配合飼料216萬噸,而今年該省計劃開發利用雙低菜粕作飼料僅20萬噸,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